《圓圓的沙粒》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圓圓的沙粒》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第二篇主題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課文采用了對話的形式敘述了一顆圓圓的沙粒不被同伴們的議論所動搖,鉆進蚌殼里,幾十年后變成了一顆閃閃發光的珍珠的過程。說明了只有朝著預定的目標,堅定不移地努力,才能實現美好的愿望。
二、資源分析
本節教學我主要采用了教參后配備的多媒體教學光盤,還有自制的ppt課件。
三、遠程資源與課堂整合思路:
以解決重難點輔助教學為出發點,從學生的生活實際與學習實際考慮,我在課前廣搜資源。作為農村的學生,對珍珠本身就見的很少,對其的生成的過程就更加陌生了,那么學生在學習文本時就會有距離感,為了消滅這份距離感,我從網上搜集里一些關于珍珠形成的資料,來解答學生的疑惑。
此外,學生除了要了解一些科學常識以外,對語言文字的學習也是很重要的,我選用的教學光盤中詞語教學的部分來檢測學生生字新詞的學習,然后又利用自制的ppt課件循序漸誘,由淺及深,刨析文本的內涵。
四、教學設計過程: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有語氣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查資料,了解沙粒變珍珠的過程,從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4、知道學習分段,并學習概括段落大意。
教學重難點:
重點:敬愛能夠課文劃分成三大段,并會概括段意。
難點:理解沙粒變珍珠的過程,體會深刻寓意。
教學活動: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談話導入 二、初讀識字,感知課文 三、品讀課文 劃分層次 四、細讀課文第一部分 五、總結教學 1、同學們,你們見過沙粒嗎?都在哪里見過? 沙粒有什么作用?2、有一顆圓圓的沙粒它可不像這樣過一生,它有著自己的夢想,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就是要向我們講關于這顆沙粒的故事。1、好,請同學們打開書自己去了解一下這個故事,再讀的時候會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就用以前學過的方法去認識它,順便標出自然段序號,開始吧。2、同學們,你們表了幾個自然段呀?3、課文的生字都解決了嗎?還有沒有不認識的?(對個別生字進行指導)4、真的都認識了嗎?我可得檢查一下,誰來為大家大聲讀一下課文的第四(十)自然段?5、哎呀,真難不住你們!那么老師把一些詞語朋友從課文中請了出來你還認識嗎?1、同學們真了不起!現在讓我們回到文中,用心默讀一遍課文,想一想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情?2、課文用了12個自然段來向我們講述這個故事,老是覺得學起來有些麻煩,我想把意思相同的段落放到一起,將它劃分成三個部分,你們愿意幫幫我嗎?3、教師將學生的意見歸納總結板書:第一部分(1-5)一顆沙粒想變成珍珠,受到了同伴的嘲笑,但它沒有動搖決心。第二部分(6-9)時光逝去了,沙粒被同伴們遺忘了。第三部分(10-12)幾十年過去了,沙粒終于變成了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