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盜鈴》教學設計
2,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看圖,做實驗等方法談.
相機出示句子:
"如果把耳朵掩住,響聲不就聽不見了嗎 "還可以怎么說 哪句好 讀一讀再說說:他認為誰聽不見 (主人,過路人,守門人,做買賣的人……)
你們都知道這個常識,那偷鈴鐺的人知道嗎 你是從那句話知道的
"那個鈴鐺只要用手一碰,就會丁零丁零地響起來,就會被人發(fā)覺."兩個"就會"前一個能去掉嗎 用"只要……就會……"說一句話吧
3,你們還有問題嗎 (預測:門上的鈴鐺是干什么用的 他偷鈴鐺做什么 那個人被抓住了結果會怎樣 )
4,是啊,后來會怎樣呢 我們把大家想的演出來好不好
(五)表演明理
1,結合掩,盜,鈴,偷,捂等幾個字,加上你的想象和幾個同學演一演.(教師適當給予指導).
2,師生參與表演:小偷被抓住了,我們要教訓這個小偷(學生對小偷說:……老師對小偷說:聽了大家對你的教育,你有什么要說的 知道錯在哪里了嗎 )
(六)深化理解
討論:(課件出示)
1,讀了故事,看了表演,你能用一句話來評評偷鈴人的行為嗎 可以是一個成語或俗語(自以為是,自欺欺人,自作聰明,做賊心虛,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聰明反被聰明誤……)
2,你愿意做那樣的人嗎 你從這則故事體會到什么道理
這就是寓言故事,借有趣的故事說明深刻的道理.
(七)聯(lián)系生活
那么生活中有沒有這樣自欺欺人的事呢
(學生抄襲作業(yè);老師看到?jīng)]有學生提問,被學生的假象迷惑,以為學生全懂了;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卻鋌而走險;社會上一些人為了經(jīng)濟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顧,最后出事了……)
板書設計: 掩耳盜鈴
小偷
響←碰←◇鈴◇鐺→偷→捂耳朵→被發(fā)覺
自作聰明,十分愚蠢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1,學生自己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2,看版主和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nèi)容.
3,通過表演與聯(lián)系生活使知識延伸,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六,本次教學設計特點
1.重視將關鍵字詞結合寓言內(nèi)容加以講解,加深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2.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使學生始終圍繞課文內(nèi)容進行思考與探究
3.重視表演的效果,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更好理解成語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