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竽充數》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1.立足本文,抓重點詞句,通過對課文前后描術的對比理解寓意。
2.超越文本,鏈接古今文化,構建立體語文,充分展示成語故事學習的特質,讓學生感受其魅力,獲得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準并理解本課生字詞,會用“總是”等詞語造句。
3.運用查成語詞典和聯系課文等方法,理解“濫竽充數”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讀懂故事,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小黑板、詞語卡片、練習紙(印有故事原文和拓展閱讀片斷)
〔教學過程〕:
一、游戲導入:智能回音
1.做游戲
2.引出課題
二、初讀故事,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讀容易錯的詞,相機理解。
3.齊讀全文,檢查朗讀情況。
4.指名讀全文,其他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有哪些?
(板書:南郭先生,齊宣王,齊涽王)
三、深入閱讀,明白道理。
(一)探討“濫竽充數”的意思。
1. 聯系課后t5,交流“濫竽充數”在成語詞典中的解釋。
2. 默讀全文,看看文中哪幾句話說了南郭先生濫竽充數,劃下來,并讀一讀。
1) 出示: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
① 你讀懂了什么?
② 聯系這句話理解“濫竽充數”。
③ 指導朗讀。
2) 出示:“每當演奏時.........樣子”。
① 師范讀,生想象。
② 生表演,理解南郭先生的裝模做樣,并指導朗讀。
(二)了解“濫竽充數”的不同結果。
師:在齊宣王和齊涽王時期,南郭先生濫竽充數的結果一樣嗎?
1) 齊宣王時,“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指導朗讀)
2) 齊涽王時,逃走了。
3) 學生質疑。
(三)同樣的“濫竽充數”,為什么前后會有這么大的差別呢?
1. 出示:a.(齊宣王)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
b.可是(齊涽王)不要許多人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
2. 比較一下,從哪里可以看出兩位君王的愛好截然不同?
3. 分析南郭先生的心理,從而獲得出現不同結果的原因。
(四)總結“濫竽充數”的寓意。
1.師范讀古文。
2.自由讀,對照注釋,自己嘗試讀懂。
3.學生用現代的語言說說文言文的內容。
五、選擇性作業
閱讀:《魚目混珠》
寫作:《南郭先生下崗后》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常態課,沒有多媒體的介入,教者希望通過深入地閱讀、冷靜地分析,使文章的內在道理得以明晰。從教學的效果來看,學生通過精讀階段的三讀(一讀,探討“濫竽充數”的意思;二讀,了解“濫竽充數”的不同結果;三讀,理解同樣的“濫竽充數”,為什么前后會有極大差別。),逐漸走入了故事的情境,走近了故事的人物,懂得了蘊含在故事中的道理。同時,教學《成語故事》的課堂上更多成語的交流,文言文的引入,都使這節課更具有文學的魅力,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對進一步學習古典文學充滿向往和期待。
附:〔原文〕
齊宣王使人吹竽①,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②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③食④以
數百人。宣王死,涽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