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鳥》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文中主要講了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每天在樹枝上唱歌,孩子們用彈弓打中了小鳥,兩只老鳥接住小鳥把它帶回了巢中,從此孩子們再也沒有聽到小鳥的歌聲,文章以愛為主旋律,歌頌了親情的偉大;批評了不成熟的兒童愛因愛的方式不對,給鳥兒帶來了傷害;告訴我們生命是平等的,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和諧的,我們人類應當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應該有一顆真誠的愛心。
二、教材簡析:
文章是按照“一只小鳥在歌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孩子們用彈子打傷了小鳥——從此小鳥的歌聲消失了”這一條主線來寫的。本文以行云流水似的文字,傾訴自己的真情,蘊涵著溫柔、微帶著感傷。所謂自己的真情即是愛的哲學——自然愛與母愛。語句給讀者展現了一幕溫馨的生活畫卷,快樂和諧的自然畫卷。使讀者強烈的感受到字里行間流露出的小鳥的幸福與快樂。
基礎性目標:
1.認讀本課生字9個,學寫生字5個。
2.能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3.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發展性目標:
1、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體會課文的情感。
2、激發學生保護鳥類的情感,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1、能聯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本課詞語和句子。
2、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體會課文的情感。
3、激發學生保護鳥類的情感,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三、說教法: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因而課堂上可以通過檢查生字詞認讀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識字情況,對于個別易錯的生字做重點指導。教學本課注重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涵的方法.同時培養良好的觀察想象、信息搜集、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四、說學法:
初步具備理解能力的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讀課文劃下有關描寫小鳥快樂或可憐的重點詞句,通過交流、想象、感情朗讀來加深對本篇課文的理解,情感升華。通過資料的搜集增加課堂的容量,促進三維目標的實現。
五、說教學過程:
課堂的導入以放錄象講故事聽聲音的形式出現,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三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識字的能力,因而課堂上可以通過檢查生字詞認讀的方式,來了解學生的識字情況,對于個別易錯的生字做重點指導,如“啁啾”等,恰當滲透預習的學習方法,如“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根據詞語表義理解”等。初讀課文時讓學生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只怎樣的小鳥,讓學生對課文所描寫的小鳥的“快樂”和“可憐”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課文開頭的第一、二自然段,設計默讀并畫下描寫小鳥快樂的語句,讀一讀,抓住重點詞語、句子體會小鳥的快樂,如在這一段中“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加上小鳥“清脆和柔美”的歌聲,構成一幅和諧的“自然”的圖畫。體會出作者用濃郁的筆墨描繪了這只小鳥的快樂與幸福,突顯了生命的平等,自然界的和諧,請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延伸一家三口說著什么話?它可以還會看到什么?如果是你會說些什么?這些想象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進一步體會到動物與大自然和諧的自然美,反復朗讀深入。
學生體會出小鳥生活的非常快樂,設計提問“這么快樂的小鳥怎么會變成可憐的小鳥呢?”默讀畫出感受深刻的句子。這樣設計因為文中第五、六自然段用細膩并且凄涼的筆觸描寫了小鳥被彈子打中的慘狀以及兩只老鳥“箭也似的”接住小鳥把它帶回巢中的急切情狀。作者用了一系列動詞生動地刻畫了當時的場景,例如“一翻身”、“箭也似地飛來”、“銜上巢去”、“一滴一滴落”等,讀來仿佛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了這一幕慘劇的發生一般,尤其是從兩只老鳥的舉動想到它們痛失愛子的悲傷,令人扼腕嘆息。同時對幾個孩子的無知行為也要不由地生出憤慨之情。通過學生細讀體會、抓重點的詞句分析、再反復朗讀,讓學生成為小主人駕馭理解課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