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愛——《一只小鳥》說課稿
一、說教材《一只小鳥》是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鳥兒》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這篇課文,出自文學名匠冰心筆下,清新流暢,是一篇非常美麗的散文。文章主要講了一只羽翼未豐的小鳥每天在樹枝上唱歌,被孩子們打中后兩只老鳥把它接住并帶回巢中的事。文章以愛為主旋律,歌頌了親情的偉大 ;批評了不成熟的兒童愛,因愛的方式不對,給鳥兒帶來了傷害;告訴我們生命是平等的,人與自然之間應該是和諧的,我們人類應該愛護自然、保護自然,應該有一顆真誠的愛心。教育孩子們對于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不僅要愛,而且要會愛,愛不是自私地占有,不是無情地傷害,而是欣賞、呵護和無私的奉獻。
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法原理》告訴我們:讀一篇文章,先要讓學生感知文字,從字詞到句,從句子到段落,從段落到全篇,逐步讀懂。學生在二年級的學習中已初步具備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也初步掌握了抓住關鍵詞句理解文章內涵的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仍將把下面這些學習方法貫穿其中:
1、在教學中貫穿理解詞語的方法。
2、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像理解課文。
3、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
在教學中通過抓住重點詞句,結合交流、想象、感情朗讀來加深對本篇課文的理解,達到情感升華。針對語文教學的規律,教學中定兩課時進行教學,視學生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教學這篇文章,應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認識生字并學寫會用五個生字。
2、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應該愛護鳥類并理解親情的偉大。
3、繼續學習抓住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理解課文內容。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 結合課文練習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段意,并指導概括段意的方法:誰(或什么)在哪兒(或什么時間)干什么。
二、說設計
第一課時:1、談話導入,簡介作者。
2、檢查預習,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3、分自然段讀課文,說說每個自然段段意。
4、指導書寫并作相應的練習。
第二課時:1、回顧全文主要內容。
2、圍繞“只是一只怎樣的小鳥?”為主線進行發言交流,借此學文。
3、品詞析句:圍繞重點詞句,邊品析邊想象。
4、圍繞“那只小鳥后來怎么樣了?”為題進行想象、說話。寫成一段話作為課外作業完成。
(一)充分地讀,有效地讀。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確,多讀是理解課文的一條途徑,但要有效地讀。在第一課時中,檢查預習時要讀出聲音,讀得通,讀得順。到第二課時,圍繞“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一只快樂的小鳥和從哪些地方看出這是一只可憐的小鳥”進行發言前讓孩子們靜心潛讀,與鳥兒作心靈的吟唱,從鳥兒的外形,到活動,叫聲,那機靈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此時趁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讀得活,讀出韻味。這是教學程序中的重點,為避免出現閱讀教學中的“胡子眉毛一把抓”“從頭到尾逐段數”的局面,我緊抓一條線:“這是一只怎樣的小鳥?”讓學生在讀中感悟這只小鳥開始的快樂和后來的不幸,指導朗讀重點句、重點段,抓重點詞進行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