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教案設計
【教學設計說明】《撈鐵牛》一文敘述層次清晰,詳略得當;語言樸實準確,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材料。
一、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宋朝出色的工程家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大鐵牛撈起來的故事,知道我國古代有不少富有創造精神的科學家和能工巧匠。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讀寫“宋朝、淤泥、熟悉、船艙、劃槳、議論紛紛、工程家”等詞語及“撈、潛、搭、綁、鏟、繃、搬、拖”等動詞。學會用“熟悉”造句。
3.學習“邊讀邊想,提出問題”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學習“把”字句與“被”字句的互換。能正確地聽寫課文規定的句子。
5.能口述懷丙撈八只大鐵牛的經過。能講述另一位我國古代科學家或能工巧匠的故事。
二、教法特點
1.本課教學始終圍繞“鐵牛是被洪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和“出色”這個詞來進行。
2.本課是第三單元的第一篇。第三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邊讀邊想,學習提出問題”。這是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必經之路,但這也是較難形成的一種能力,所以教學設計充分運用課后練習2,并注意發揮“題例”的作用。引導學生逐步地學會抓住內容的特點,扣住重點詞語提出問題。提問時輔之以朗讀,通過對比朗讀等訓練加深對句子的理解。
本課建議安排3課時。
【教學主要步驟】
一、揭示課題,引發閱讀興趣
1.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撈鐵牛。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3.課文講了我國古代一個工程家用與眾不同的方法解決難題的故事。
二、布置預習,組織交流
1.根據預習提示預習課文。(預習時間要充裕)
2.檢查生字的讀音及對生字詞的理解。(淤泥、熟悉、潛入船艙、劃槳)
3.指名分節讀課文,糾正讀音。
4.“鐵牛是被洪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家?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深入學習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一、二節
1.指名讀第一、二節。
2.撈鐵牛有哪些困難?(板書:笨重陷入淤泥)“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人們在議論些什么?比較下面句子,哪一句表達得更確切?為什么?(“可是有哪個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鐵牛一只一只撈起來呢?”/“可是誰能把鐵牛一只一只撈起來呢?”)
3.和尚說“我來試試看”,其實他有沒有把握?從哪句話可以看出?朗讀這句話。(重點讀出“叫”、“送”兩字)(板書:叫水送回)
四、學習課文第三節
1.默讀課文,思考:和尚為撈鐵牛做了哪些準備工作?
板書:
準備工作:潛水探牛/備船裝沙/并船搭架/拴牢鐵牛
2.逐句學習提出問題的方法。
(1)默看課后練習2的題例,思考:題例是抓住句子的什么內容,抓住句子中的什么詞語提出問題的?(比較朗讀:和尚讓人準備兩只很大的木船,船艙里裝滿了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和尚讓人準備兩只木船,船艙里裝了泥沙,慢慢地行駛到鐵牛沉沒的地方。)
(2)用以上相同的方法(先抓住句子的重點詞語,學習提出問題,再通過朗讀,加深體會句子的意思即:“看→問→想→讀”)完成課后練習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