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鐵牛》的教學過程
(本教案第二課時參閱了重慶李向紅老師的部分內容)
第一課時
1、請同學們自讀本單元的導讀部分。通過讀這部分,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本組的訓練重點:了解敘述的順序;學習這組課文的方法:要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課文的敘述順序……
2、明確了本組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撈鐵牛》(板書),讀了課題,你知道課文是圍繞哪個字來寫的(撈)?圍繞‘撈’字,同學們想弄懂《撈鐵牛》一課中的哪些問題?學生動腦筋思考后,各抒己見,提出以下問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等等。教師梳理,并歸納為四個問題:1.誰撈鐵牛?2.為什么撈鐵牛?3.用什么辦法撈鐵牛、結果怎樣?4.這件事說明了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大家提出來的,也是我們這課學習的目標。下面,我們就通過讀書來解決這些問題。”
3、請同學們自已讀課文,讀后找出和“誰撈鐵牛?”“為什么撈鐵牛?”“用什么辦法撈鐵牛?”“撈鐵牛的結果怎樣?”等問題對應的段落,并按課文的敘述順序給這幾個問題排序。(指名同學到黑板上為這幾個問題排序,明確事情發展順序的意義。)
4、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畫出文章中的生字新詞。同桌齊讀兩遍,交流討論如何記住這些生字。然后在本上抄寫一遍。
5、請同學們繼續讀課文,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自己查資料或同桌討論解決,再不能解決作上記號。
6、同學們到黑板上自由默寫生詞。個別容易寫錯的,老師及時糾正(如:淤、艙等)。
7、給生字組兩個新詞寫在課堂本上。
8、布置作業:搜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運用“浮力的原理”解決實際問題的事例。
第二課時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撈鐵牛》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本文具體敘述了宋朝的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將沉于河底中的八只大鐵牛撈起拖回岸邊的經過。)
2、指揮撈鐵牛的懷丙和尚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同學們邊讀書邊思考這個問題,讀完后,畫出這句話。
3、齊讀文章的最后一段,給“出色”、“工程”、“專家”標上“△△△”
4、“出色”是什么意思?“工程家”呢?
5、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一邊勾畫。從文章的哪些方面能看出懷丙是出色的工程專家? --先自讀、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再課堂發言。
6、同學們發表的意見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 --設想出色(叫水送回) 準備工作出色(準備工作) 操作出色(撈起鐵牛)
7、八只大鐵牛被水沖進了黃河。而懷丙卻說“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請同學們自讀文章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懷丙是在什么情況下說這句話的?
8、指名讀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么? --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想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勇氣和智慧。
9、可是,1989年從黃河古道中挖出的四只大鐵牛,最輕的每只鐵牛重26.1噸,最重的有45.1噸。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沒有先進的起重設備,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當時的懷丙為此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呢?指名同學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把表示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如“先”)。讀后,指名學生說出懷丙和尚為此做了幾項準備工作?同桌齊讀后共同討論,各用一句簡練的話概括這四步(潛水摸牛;備船裝沙;并船搭架;粗繩拴牛;),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