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規矩不能有》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本課所面對的是小學三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他們已能夠閱讀淺顯的童話、寓言、故事,并在閱讀中初步理解文章內容,向往美好的情境,懂得文章蘊含的淺顯的道理。并且能夠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搜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本課的學習應鼓勵學生收集有關彭德懷其人其事的資料,更深入地了解彭總的偉大人格,通過人物的語言及行為重點理解課題,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納悶”、“辯解”等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彭總以身作則,不搞特殊化,與人民群眾平等的好品質。
3、能夠通過多種方式查找資料,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4、激發學生對革命前輩的熱愛之情,懂得尊重別人,學會與人友好相處,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課題,以感情朗讀為主,著重讀好對話,通過人物的語言及行為為體會人物的思想品質。
教學準備:學生預習課文,查找有關彭德懷同志的資料;教師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課題,引導提問。
1、板書課題,齊讀。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2、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學習目標:
可能1:這“規矩”指什么,為什么這個“規矩”不能有?
可能2:這句話是誰說的?為什么要以它為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容易讀錯的地方多讀幾遍。
2、交流在閱讀過程中易錯的地方,教師重點指導“辯”的書寫。
3、指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讀課文,情感體會。
1、默讀課文2——10自然段,思考:“這個規矩”指的是什么規矩?你認為彭總是個怎樣的人?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劃出相關的語句。
2、小組討論交流。
3、指生交流本組的理解,抓住關鍵的詞語、句子談自己的體會,相機指導感情朗讀。
[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引導學生從具體句子、自己的生活實際談理解體會,鼓勵多渠道感悟內容,體會人物高尚品質]。
(1)傍晚,彭總穿著便衣,叫汽車停在離公園還有一條街的地方。
(2)彭總進門走了幾步就停了下來,問警衛人員:“你們搞的什么鬼?”
(3)“休息?休息為什么叫我們進來?”彭總沖著所有的工作人員說,“你們說,是不是你們把群眾趕跑了?”
(4)“為什么要這樣做?這么大一個公園,我們來了,別人就不能來?這個規矩不能有!”
(5)彭總反身走出了公園。
4、在預習的過程中,通過查找資料,你對課文的主人公彭德懷同志還有哪些了解?
5、課件出示彭德懷同志生活工作片段。
[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彭德懷,加深對彭德懷同志以身作則,與人民群眾平等的好品質的體會。]
6、朗讀課文。
[通過分角色讀,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小組全作讀形式,使學生在反復誦讀中產生共鳴,體會彭德懷同志的高尚品格。
四、課堂小結,深化感情
彭德懷同志這種與人民群眾平等的好品質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這只是咱們國家領導人的一件很普通的小事,還有許許多多發生在偉人身上的感人故事,希望同學們課后通過閱讀、上網、詢問等多種渠道進行了解。
作業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