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本文記述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子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卻缺少血時,勇敢地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與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贊揚了男孩子勇敢,表達了濃濃的兄妹親情。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產生對親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初步體會這些語句在表達文章中心思想時的作用。
(4)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拼讀、書空、借助工具書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達到熟讀課文的目的。
(3)通過多種方式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4)通過學習體會文中重點語句,理解課文,感悟人生道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文的學習使學生被文中的兄妹之情所感動,感受到人世間的親情是偉大的,純真的。從而關愛自己的親人,乃至身邊的人。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1.學生是10—11歲的兒童,思維活躍,課堂上喜歡表現自己,對語文學習有濃厚的興趣;
2.學生在學習中隨意性非常明顯,渴望得到教師或同學的贊許;
3.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
4.學生已經掌握了自學生字的方法,有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并且能自己創設情境來鞏固、應用生字;
5. 學生有一定的情感體驗和豐富的情感。
四、教學策略
1、巧妙設問: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中心,圍繞“為什么要平分生命?這是一個怎樣的男孩?”展開課堂教學,所以我以“為什么要平分生命?”為主題,引導學生思考,避免了一些繁瑣的問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讀悟結合:這篇文章作者以“平分生命”為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無法走近文本。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默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并通過重點詞句分析,,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表達。
3、注重拓展: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語文素養,只靠教師和課堂教學是不可能的,它需要學生自己從語言文字中去獲得感受和體驗,因此,教學時我由一篇文章引導學生對相關文章進行閱讀,加強課內的滲透和課外知識的補充,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課外去。
五、教學環境和資源準備
1、教學環境:多媒體環境。
2、資源準備:教學ppt、生字卡片
教學重點:將自己的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教學難點: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
教學設想:教學本課時,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當時男孩的心情變化,并將體會說出來。教學時要讓學生通過找出文中描寫男孩神態、動作、語言的語句,來體會。并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說說如果自己以為會死,還會不會把血獻出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