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雨點(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繼續學習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
2、理解課文最后一句點題之語的含義。
3、理解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體會烏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
教學重點:
1、正確運用讀書記號學習課文。
2、從人物的言行推斷出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最后一句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投影片 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通過第一課節的學習,我們已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還運用讀書記號,劃出描寫達麗瑪的重點句進行品讀,知道達麗瑪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學生。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1課《春天的雨點》(學生齊讀課題)。主要是來探討烏漢娜老師的特點,感受她的內容世界。
二、學生自讀課文。
1、學生打開課文,拿出筆,默讀全文,用“~~~”劃出描寫烏漢娜老師的重點句。
2、交流劃出的重點句,并及時糾正。
三、小組合作學習
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
1、由組長組織,抓住其中幾句重點句進行學習。要求組員認真讀這些句子,想一想句子的意思,并向組內的同學說說自己的體會或感受?
2、 組共同討論是否說得有道理,可以補充,可以糾正。
3、 選一名代表匯報其中一處的討論結果。
四、小組匯報學習結果。(學生說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例(一)出示:“21歲的烏漢娜老師解開蒙古袍的衣襟,把10歲的達麗瑪摟在身邊。在綿綿春雨中,她送孩子回到家里,然后轉身走了。”
1、說哪些地方讓你很感動?(或哪些在方讓你感受很深?)
(1)“解開、摟在身邊”要說明為什么?
(看文章插圖理解)“摟”的意思。示范“摟”的動作。
誰經常這樣摟著你?現在摟著達麗瑪的是媽媽嗎?像媽媽嗎?真的像媽媽嗎?為什么?
小結:烏漢娜老師從年齡上看不像媽媽,而像一位大姐姐,但從動作上、從感情上看卻像一個關心愛護孩子的媽媽。
板書:烏漢娜 關心愛護
誰能把這種感情用朗讀表達出來呢?自由讀——指名讀——齊讀(朗讀指導時可以說:“你能把摟在身邊讀得輕一些嗎?讀得更溫柔一些嗎?)
讀得真感人,老師都被感動了,這句話還有哪些地方讓你感動呢?
(2)“轉身走了” 講清原因。
想象:在綿綿春雨中,烏老師堅持送孩子回家,然后轉身走了,難道達麗瑪就沒有挽留過烏老師嗎?望著渾身濕淋淋的烏老師,達麗瑪會怎么說呢?
烏老師聽了達麗瑪的話心里暖烘烘的,她撫摸著達麗瑪的小臉蛋,說什么了?
小結:這是一個多么好的老師,此時此刻,烏老師心里想的還不是自己,而是她的學生,在烏老師的眼里,達麗瑪和41位同學不僅是她的學生,更是她的孩子。
你們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指名說——聽錄音讀——比賽讀
引語:這些話充分體現了烏漢娜教師是一個關心愛護學生的好老師,你們還可以從課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來呢?接下去請別的小組來匯報。
例(二)出示:烏漢娜老師忘記了一切疲勞,心頭一陣活動:“哦,達麗瑪……你會學好的,我放心了……”
(1)從什么地方看出烏老師很疲勞?
(2)烏漢娜老師為什么事這么激動?
(3)還可以從句子中哪里看出烏老師很激動?(省略號,因激動而說話斷斷續續)
(4)誰能試著讀讀這名話,注意要讀出激動的語氣。
小結:對,學生每一滴進步,都會讓老師感動莫大的心慰,這“激動”讓我們體會到烏老師有一顆“關心愛護”學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