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生命》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生字新詞,感知課文內容,積累語言。
2、過程與方法:讀懂課文,體會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情深,產生對親情的向往,感悟親情的可貴與偉大。
3、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贊美親情偉大。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進而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質疑激趣
為什么平分生命?怎么平分?
(板書:平分生命)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初讀正音,學習生字新詞。
1、自讀課文,圈畫生字,想辦法讀準字音。
2、指名分自然段讀文,集體正音。
3、讀詞正音,詞語質疑。(出示生字詞)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匯報:課文記敘了一個年僅10歲的男孩,當得知與自己相依為命的惟一親人妹妹急需輸血而醫院缺血液時,勇敢地獻出了自己的鮮血,并要與妹妹平分生命。
(板書:男孩、妹妹)
3、理解詞語:相依為命、惟一。
(三)概括人物形象
男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能找出文中一個詞來概括嗎?(勇敢)
三、抓住重點,深入領悟
(一)重點學習第3、5 自然段,抓住男孩和醫生的表現,感受男孩的勇敢。
1、 默讀課文,畫出最能表現男孩勇敢的句子,想想你怎么感受到他的勇敢的?
2、小組交流。
3、集體交流匯報,師相機指導理解感悟。
(1) 醫生征求他愿不愿意為妹妹輸血,“男孩猶豫了一會兒,最后點了點頭。”
(2) 醫生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這個男孩只有十歲呀!他以為輸血就失去生命。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決心,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理解感悟:“猶豫”指拿不定主意,但時間非常短,只一“瞬間”。之所以猶豫,是因為他以為輸血就會失去生命,而對妹妹的愛促使他下定死亡的決心,決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換惟一親人的生命,因而在猶豫了一瞬間后“點了點頭”。為了妹妹,他竟然不怕失掉生命,真是太勇敢了!
(3)“抽血時,男孩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只是向鄰床上的妹妹微笑。”
理解感悟:男孩以為輸血會失掉生命,而此時,他正在抽血,一定認為自己正在走向死亡,不一會兒就會死掉,可他卻“安靜地不發出一絲聲響”,可見意志多么堅強,多么勇敢!
4、指導朗讀第3、5自然段,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5、讀一讀,比一比,下面哪一句更能表現男孩的勇敢?
(1)當他決定給妹妹輸血的那一瞬間,他一定是下了死亡的決心,這是多么大的勇氣啊!
(2)他下定了死亡的決心,決定給妹妹輸血,這是很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