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金色的海灘上》 教學設計
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在金色的海灘上》
[教材分析]
本課是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發生在海灘上的故事。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小姑娘為畫家看衣服;第二件事是畫家送貝殼給小姑娘,小姑娘不收;第三件事是在回家路上,畫家故意將貝殼漏在沙灘上讓小姑娘揀,小姑娘揀起后,又還給了畫家。體現了小姑娘純樸、誠實、信守承諾的美好心靈。
課文雖然以敘事為主,但抒情明理意味很濃。寓情理于景,寓情理于事是本文的一個重要特點。對美麗的海灘景色的描寫,對小姑娘和畫家叔叔之間發生的事情的描寫,都是為了襯托小姑娘純潔美好的心靈。因此,課題中的“金色”絕不僅僅是海灘的金色,更是小姑娘心靈的金色。
文本中描寫了小姑娘與畫家叔叔之間發生的三件事,其中以“看衣服”這件事描寫得最為詳細。課文通過描寫“太陽剛冒出來”、“太陽越升越高”等表示時間的詞語看出小姑娘已經等了很久的時間;通過“額頭上沁出了細細的汗珠”、“眼睛里露出焦急的神情”體會小姑娘在太陽越升越高的海灘上等待叔叔時的焦急心情,以及老伯伯的好意勸告小姑娘的婉言謝絕,看出小姑娘雖然等得那么焦急,仍然信守承諾。
本文的生字有一個十分明顯的特點,就是是個生字剛好分成兩類,一類是多音字,另一類是形聲字。對于形聲字的概念,三年級學生早已確立,尤其是發音明顯、形旁明確的字,例如本課的“礁”、“螺螄”等,但有一個極不明顯,就是“額”,通過查閱資料,“額”也是形聲字,從頁可聲,“頁”表示與頭有關,由一發動全身
[設計意圖]
學習這篇課文是一篇選讀課文,編者的意圖主要是擴大學生的閱讀量,因此本課的教學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上。放手讓學生通過自讀、思考、交流和質疑等方式讀懂課文,在閱讀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閱讀后感受到一種美的熏陶:沙灘美、貝殼美、小姑娘的心靈更美,同時學習小姑娘樂于助人、對人對事認真負責的態度。同時在享受“閱讀有收獲”的快樂時,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
[教學目標]
1、 通過學習課文,能夠積累一些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
2、 啟發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 通過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使學生能夠發現在金色的沙灘上,小姑娘那顆誠實守信的金子般的心。
[教學重難點]
1、 抓住小姑娘和畫家叔叔之間發生的三個小故事,感受小姑娘的高尚品質。
2、 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
[課前準備]
老師:課件。
學生:課前讓學生閱讀有關誠實、守信方面的小故事。
[教學流程]
(一)、欣賞美景,感知景物之金色
1、師:同學們,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課件播放沙灘美景)
(引導學生自由說,初步感知金色的沙灘帶來的景物美。)
2、師:碧藍的海水一望無際,海浪激起的泡沫像一堆堆白雪,美極了。就在這美麗的海邊,就在這片金色的海灘上,發生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走進文本,體驗多元之金色
1、初讀文本,感知小姑娘
自由讀讀課文,讀完試著完成以下填空:
當畫家叔叔________的時候,小姑娘________。
當畫家叔叔________的時候,小姑娘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