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臺就是陣地》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手術臺就是陣地》講的是加拿大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同志在中國的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斗中,以手術臺為陣地,在形勢越來越危險的情況下,堅持為傷員做手術,連續工作了69個小時的動人故事.表現了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極端負責的品質和他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成他自己事業的國際主義精神.文章的課題是一個比喻句,既點明了主要事件,又暗含中心.全文按事情發展順序連段成篇.
本片課文是第三單元的首篇課文,第三單元主要落實的訓練目標是初步學習概括課文的主要方法.
2,教學目標: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3個生字,理解"仍然"等重點詞語.
2.結合句子練習"陸續繼續連續",會用"不斷迅速"造句.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自學能力,繼續培養獨立識字能力,尤其是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能力.
2.培養讀的能力.練習默讀課文,指導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在獨立的閱讀和思考中培養閱讀能力.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培養說的能力.借助思考議答,使思維與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
4,培養概括能力:學習用多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德育滲透點
1.學習白求恩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極端熱忱的高尚品質.
2.學習白求恩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理解描寫危險環境和白求恩大夫在這樣的環境中怎樣堅持手術臺這塊陣地,為傷員做手術的語句,體會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質和偉大精神.
(二)難點結合具體內容理解"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等
(三)解決辦法
1.重點解決辦法.利用電教手段,創設小廟周圍越來越緊張的情境,抓住白求恩做手術時的動作,神態,語言,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2.難點解決辦法.以思考練習2題為憑借,同時結合上下文,找出有關內容,以小組為單位,讀讀,議一議,說一說.
二,說教法,學法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份.具有學習興趣的學生,會把學習看成內心的滿足,而不是當成一種負擔.為了幫助學生較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抓住兩條主線來發揮孩子的主體作用.采取"從疑入手,以疑激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興趣.先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疑問通過這些質疑,激起他們學習新課的興趣.從疑入手,引導學生充分朗讀課文.接著,根據學生的質疑和課文主要內容,把解決"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們的客人"這兩個疑問做為重點,讓學生主要圍繞白求恩與師衛生部長的對話進行討論和爭論,運用質疑的方式層層逼進,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討論前一個問題時,提出兩個疑問:"手術臺"和"陣地"是一回事嗎 既然不是一回事,為什么說'手術臺就是陣地 "討論后一個問題,又提出兩個疑問:"你們說他不是客人,那他是什么人 他跟誰是一家人 "讓學生主要圍繞白求恩與衛生部長的對話進行討論和爭論,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其內涵.學生經過積極思維,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著生命危險堅守手術臺這塊陣地, 不把自己當做客人,視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自己的事業的行為,是崇高的國際主義精神的表現.
在解決疑問的過程中,讓學生始終把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維放在首位:一是在討論和爭論中解疑,為學生創設一種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的學習環境,學生主體作用得到發揮,使激發起來的學習興趣更加濃厚;二是老師啟發,點撥解疑,引導學生將疑點逐步擊破,使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升華為積極思維的興趣.這種"以疑激趣"的結果,是學生對疑問的解決和對課文中心的深刻理解.學生思維能力也在解疑過程中得到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