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故鄉的楊梅教案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1、了解故鄉楊梅的可愛,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
2、學習按一定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是怎樣把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等特點具體寫出來的。
教學難點:了解楊梅樹的可愛,學習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出示課題齊讀
2、“我”的故鄉在哪兒?簡介江南,出示《憶江南》誦讀
3、教師:作者不寫江南的秀水、魚蝦、稻米,而選擇了楊梅來寫,究竟是楊梅的何種魅力讓作者對它魂牽夢縈、念念不忘呢?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字詞識記情況
指生讀詞
練習:找“吮吸”一詞的特點,說說同偏旁的字組成的詞
找反義詞:狹長()平滑( )柔軟( )
仿照“細雨如絲”寫()()如()類的詞
2、開火車讀課文
要求:聽聽是否讀得正確,思考全文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從哪幾方面來寫楊梅的?
出示填空,交流板書:
枝條 形狀 大小長刺
樹 果顏色
葉子 味道
三、瀏覽課文
1、想想楊梅樹的枝條、葉子,楊梅果的形狀、顏色、味道各有什么特點?圈出關鍵詞,并補充板書內容(四季常綠、狹長、圓、和桂圓一樣大小、漸漸變軟變平、淡紅、深紅、幾乎變黑、又酸又甜、甜津津)
2、課文還介紹了楊梅的哪些特性?
掛果時間:端午節過后 性喜濕
3、展示填空內容:
故鄉的楊梅枝條(),葉子( ),端午節過后,楊梅樹上掛滿了( )的,和()一樣大小,遍身( )的楊梅,這些刺會隨楊梅的逐漸成熟而變(),變()。楊梅的顏色從()變成( ),變成近乎()的。沒有熟透的楊梅( ),熟透了就()的,叫人越吃越愛吃。
把這段文字跟全文比較,說說它們的區別。(課文寫得生動、具體。)
四、細讀課文
作者手中這支妙筆是如何生花的呢?讓我們細細品味,慢慢體會。
1、指生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交流寫法:擬人手法
哪些詞體現出這種寫法?(貪婪、吮吸、伸展、歡笑)
理解“貪婪”:不知滿足
“吮吸”:出示嬰兒吸食乳汁的圖片,說說作者把楊梅樹看作什么了?
它們伸展著------一片片------它們會說些什么呢?
在春雨的滋潤下,楊梅樹長勢喜人,充滿生命力,看著也讓人歡喜,我們就來歡歡喜喜地讀一讀吧!齊讀第二自然段
2、學習第4自然段
這一株株楊梅樹真可愛呀,楊梅果就更討人喜歡了。全體女生讀第四自然段
作者是怎樣把果的形狀、大小、刺的變化寫具體生動的呢?
“圓圓”用了疊詞,更顯可愛
大小與桂圓做比較,寫得很準確
刺的變化作者是怎么感受到的呢?板書:看、摸、觸
作者的刺的觀察多么細致呀!
比較三個內容,哪個是作者著重寫的?出示有關小刺的資料
3、學習第5自然段
師:誒呀,楊梅已經放進嘴里了,舌尖都觸到那細膩柔軟的小刺了,想嘗一口嗎?現在還不到時候,耐下性子來看看楊梅果的顏色吧!
默讀第5自然段,給句子標序號
出示第一句,這一句在寫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借鑒的?(寫得有條理)
把表示先后順序的詞用三角記號標出
2、3兩句也很有條理,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從外到內的順序)
師:別看熟透的楊梅外面幾乎是黑的,里面的肉和汁可都是紅的呢。
4、學習第六自然段
作者把我們吊足了胃口,直到最后才寫楊梅的味道,這是大家最感興趣的內容,自己盡情讀一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