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豹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西門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中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為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的順序,先寫了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后,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這里貧窮的原因;隨后重點寫了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寫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新課程的三維目標理念,在教學中我擬定以下幾點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能正確讀寫“人煙稀少、提心吊膽”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和領會西門豹懲治壞人的巧妙方法。
(4)學習本課描寫人物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西門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難點是理解西門豹的辦法妙在哪里。
學情分析:
對于封建迷信活動,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西門豹》是一篇傳統的歷史故事性課文,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水平,學生能在領悟課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充分的讀,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體會人物的特點,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方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學方法:
1、探究、合作學習法 2、朗讀品悟法
3、關鍵詞句品析法 4、角色體驗法.
學法:在教學中,我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勾畫、誦讀、討論、表演等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入情入境地體驗,使學生在基于語言的感悟上提升對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課前準備:由于本課的內容所涉及的人物、背景離我們的生活已經很久了,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西門豹,全面理解課文,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應與學生一起搜集、整理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明確內容
1、引入:同學們,在你的印象中西門豹是一個怎樣的人?用一個詞語來概括。
2、確定專題:上一節課我們和西門豹一起到了民間去調查,從老大爺處我們了解到鄴這個地方田地荒蕪,人煙稀少的原因,誰能向大家交代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請學生發言,回顧上堂課探討過的內容,板書:人禍天災)這主謀我們也找出來了,西門豹準備如何去應對的,他是怎樣巧妙地懲治官紳、巫婆,為民除害的,我們這節課就一起來看看。引入新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