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1知識與技能: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并能正確讀寫詞語表中的20個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摘抄、積累好詞。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感情;通過語言文字,體會人物內心活動。
3感情態度價值觀:
體會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重難點,關鍵
1了解非洲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2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3積累并學會正確使用四字詞語。
課時劃分:兩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大瀑布的圖片、有關木雕的圖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投影大瀑布圖片
生觀看,師簡介,引出文中所指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師簡介這兒游人、景色。重點詞:非洲南部、名不虛傳、游人如織、壯觀。
2.在這個風景優美的地方,發現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
3.板題,讀題。
4.生根據提示自學。
5.匯報、交流。
(1)用生字卡片檢查生字掌握情況。(可自己匯報)
字旁:琳瑯(láng)滿目沉甸(diān)甸
誠懇(kěn)賓(bīn)館
字形:“釋”左邊是米加“/”,不是“采”。
“豫”左邊不要寫成“矛”。
字詞意
名不虛傳:形容名氣與聽說的相符,一點兒也不假。
琳瑯滿目:形容物品多,使人看的眼花繚亮。
栩栩如生:形容物品很逼真,就像活了一樣。
愛不釋手:很喜歡,舍不得放開手。
猶豫:指很難下決心。
遺憾:感到可惜。
(2)指出逐節讀文,正音。
(3)匯報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講的是“我”到非洲南部旅游時,本想買件木雕木工藝品,但由于擔心行李超重而未買。后來,賣木雕的少年特意為我送來一個體積小、便于攜帶的木雕,但堅決不收我的錢。因為他說:“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思考:課文可分為幾個部分來學習。
2.討論交流。
3.匯報。
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出發前,朋友告訴“我”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和木雕工藝品。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我”對幾個大象坐愛不釋手,但由于擔心行李超重而沒買,賣木雕的少年和“我”都和遺憾。
第三部分(10——15自然段):晚飯后,少年送來一個小象墩,堅決不肯要錢,因為中國人是他的朋友,這讓“我”很感動。
四.小結
賣木雕的少年真的可愛,讓我們來朗讀課文,讀出對他的喜愛。
五、齊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文。
(2)畫出生字,拼讀。
(3)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詞語。
(4)標出不理解的地方準備提出來討論。
第二課時
一.設置情景、探究導入
1、教師一邊投放大瀑布和木雕的圖片,一邊娓娓提出問題:
同學們看,這就是世界三大瀑布之一的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作者來到這個美麗的大瀑布旅游,帶著新奇與購買非洲木雕的愿望,但自己最終選擇不買,卻意外收到一份禮物,少年為什么沒有收錢送她禮物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繼續學習課文。齊讀課題(已經板書好)
2、學習課文之前,。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課文。課文圍繞木雕寫了怎樣一個故事呢?你能在木雕前加上一個詞,梳理一下課文的順序嗎?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二.深入學習課文,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
1、學習挑選木雕的部分。
朋友介紹的非洲木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我看到精美的木雕時我愛不釋手。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