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木雕的少年(說課稿)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27課《賣木雕的少年》。下面我從教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板書這幾個方面進行說課。一、 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述“我”到非洲旅行與一位賣木雕少年之間令人感動的接觸,熱情地贊揚非洲人民與中國人民之間純真的友誼。本課敘述詳略得當,作者對美麗的大瀑布風光一帶而過,而是圍繞課文重點,將筆墨放在選木雕、放棄買木雕、送木雕等內容上。課文還準確地運用了許多四字詞語。
選這篇課文讓學生學習有三個目的:
1.是了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
2.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
3.是積累一些四字詞語,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的特點,我把本課定為兩個課時完成,其課時目標分別為:
第一課時
1、會認11個字,寫14個生字。并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學習第1-4自然段,體會瀑布的美和木雕的精致,并能有感情地朗讀。
第二課
1、鞏固文中的四字詞組,并學會恰當地運用。
2、學習5-15自然段,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
3、了解課文背景,讓學生感悟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誼。
我把第二課時定為說課對象。本文篇幅較長,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疏遠,運用簡化閱讀教學手段,抓課文重要句段,“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并以感情朗讀來體現。”這一目標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
二、說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因此,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采用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為主的教法,讓學生去認知、去朗讀,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積累語言,拓寬視野。具體的教學方法為:
1、朗讀體會法。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充分利用現有的課程資源,在閱讀文本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情境寫話法。在閱讀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使“其言皆若出吾口,其意皆若出吾心”,強化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以“遺憾”為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為線索,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對文本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通過寫話,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積累詞語。
1、出示文中的四字詞,指名讀,齊讀。
名不虛傳 游人如織 十分壯觀 清晰可辨 (大瀑布)
琳瑯滿目 各式各樣 構思新奇 栩栩如生 (木 雕)
仔細觀賞 愛不釋手 五官端正 語無倫次 (人 物)
2、運用詞語:
師:上面三行詞語的排列不是按課文出現的先后為序的,而是重新整理過的,你有什么發現?請你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詞語,夸一夸莫西奧圖尼亞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
生醞釀后交流。
通過詞語的運用學生有很大的自主性,內容可以自由選擇情景、語境,可以自由想象。這樣為學生的思維活動創設了一個廣闊的空間。而且將詞語的積累和運用渾然一體,既內化了課文中的新語言,又創造了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