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本文由一篇通訊改寫而成,是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非洲國家阿爾及利亞發生地震,中國派出了救援隊幫助救災的事。
本單元前兩篇課文都是寫外國人幫助中國人的故事,本課是從另一個角度詮釋“國際理解”的內涵,即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也積極地參與國際事務,盡力幫助其他國家。本課采用的是通訊報道的常用寫法,按事物發展的時間順序安排材料,敘述清楚,并有適當的議論。
【設計意圖】
注重語文教學的情性:本課的教學以情感為紐帶。
注重語文教學的感性:通過研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體驗、讀寫結合等語文實踐,推進對課文的體驗與感悟。
【預設目標】
1、讀準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悟重點段落、重點詞句的過程中逐漸深入地體會中國國際救援隊的“真棒”。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我國人民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幫助。
【預設流程】
一、導入,簡介“中國國際救援隊”
這支隊伍成立于2002年初,是我國政府根據地震救援的需要,而組建的一支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
二、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三、再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讀課文,遇到長句子、生字詞特別多的句子反復讀,把課文讀通讀順。
2、匯報交流。
3、課文讀完了,你最想對“中國國際救援隊”說的一句話是什么。
四、品析“悲慘”,了解“處境”
1、出示“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臭氣。”
2、理解分析。
3、朗讀感悟。
4、教師小結。
五、自主探究,感悟“真棒”
1、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是哪些詞語或句子讓你感受到救援隊真棒,用筆劃出來。
2、學生匯報(預設)。
★ 出示:“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1)學生品析。
(2)感情朗讀。
★ 出示“有的隊員用聲波……搜尋著廢墟下的幸存者……”
(1)學生口述。
(2)理解分析。
(3)展開想象,有的隊員還在怎樣地救援。
(4)教師拓展,投影出示相關圖片。
(5)面對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嗎?(學生暢所欲言)
(5)回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雖然這個地方不屬于中國……前往救援。”
(1)學生理解分析。
(2)教師點撥、啟發想象。
當救援隊發現并救出在廢墟中掙扎了三天的男孩之后,當地群眾會怎樣表示感激。
六、回顧開頭,感悟文情
所以在送別時,前來送行的阿爾及利亞群眾又送上了他們真誠的祝愿:
投影出示課文第一段,學生齊讀。
七、圖文賞析,升華中心
1、出示圖文。
2、激qing寫話。
3、交流。
附:課文
28 中國國際救援隊,真棒!
“中國萬歲!”這是阿爾及利亞群眾在送別中國國際救援隊時,發自內心的祝愿。
2003年當地時間5月21日19時45分,阿爾及利亞北部地區發生里氏6.2級地震,造成兩千二百多人死亡,一萬多人受傷。震后,中國政府立即向阿爾及利來派出由30人組成的救援隊。
經過14個小時的長途飛行,中國國際救援隊到達阿爾及利亞首都。他們一下飛機,就趕往受災最嚴重的布邁爾代斯。來到這座城市,展現在救援隊員面前的是一片悲慘景象:房倒屋塌,失去親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氣中彌漫著尸體腐爛后散發的臭氣。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疊餅狀”,加上余震還在不斷發生,給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難。他們一下車,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隊員用聲波探測儀仔細地搜索著每一條縫隙,細心地捕捉著廢墟里發出的聲音;有的隊員操作液壓鉗,剪斷縱橫交錯的一根根鋼筋,搜尋著壓在廢墟下的幸存者……當時氣溫高達34攝氏度,隊員們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隊員們仍然堅持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