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走進文本,親近生活──《一面五星紅旗》案例分析
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外延相等。”語文是用來反映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那么,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在語文教學中體驗生活,即“生活化語文”、“語文生活化”。我認為生活化教學的倡導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體驗,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聯系生活體驗,從而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一面五星紅旗》一文講述了一位中國留學生寧愿挨餓,也不愿用國旗與面包店老板交換面包,最后暈倒在地上,面包店老板深受感動,把留學生送到醫院并墊付了全部醫藥費的事。這一事例發生在遙遠的異國他鄉,對于現在衣足飯飽的小學生來說很難真正體會到深深的愛國之情。因此,我力求在這堂生活化語文課堂教學中引領學生走進文本,親近生活。
一、巧設問題,引入新課
讓學生邊聽《五星紅旗》的歌曲,邊觀看五星紅旗課件。為學生學習文本創設情景,讓學生聯想到生活中有關五星紅旗的故事,從而引入對文中“一面五星紅旗”故事探究的興趣。接著,巧設問題,用填空形式讓學生自學課文后回答:“(什么時候)我在(什么情況下)遇到了面包店老板,(結果怎樣)”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的良好學習習慣,又降低了回答問題的難度,還達到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目的。
二、走進文本,品詞品句
這堂課中的一個交點問題是“面包店老板前后態度變化為什么那么大?”圍繞這個問題,我采用抓重點詞句領悟句意的方法,讀懂內容,啟發想象,感悟愛國情。我首先讓學生討論:“我遇到了誰?發生了什么問題?面包店老板的態度有那些變化?請找出有關句子。”學生分別找到后,紛紛回答。其中,有一位學生找到了:“我能給你面包,你又能給我什么呢?”我認為這句找得好。因為這句正是對“我”的考驗,考驗著“我”在饑腸轆轆而又疲憊不堪的情況下是否將“國旗”去換“面包”呢?接著我又
問:“后來呢?”學生回答:“面包店老板表示無奈,最后豎起了大拇指!睂W生從面包店老板“無奈”到“豎起大拇指”看出了中國留學生寧愿挨餓也決不拿國旗去換面包。還有的學生從神態描寫方面來說明。顯然,學生已經走進了文本,走進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才能正確的品詞品句,讀懂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接下來的理解“平等交易” 、“凝神”及用“寧愿( ),也不( 。本涫秸f話訓練,都是圍繞焦點問題展開的。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回歸文本,又體會到了愛國的情感。達到文道合一的教育教學目標。
三、體驗情感,親近生活
當學生走進文本,領會了文本內容,為了讓學生深刻體驗愛國情感,我特意安排了一個寫話訓練。我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屏幕出示的“課文插圖”課件,并思考:如果你當時在場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怎樣?結合文本發揮想象寫一段話。讓學生走進現場,從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體驗想象當時的情景,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最后,她又讓學生說說“你從那些地方看見過五星紅旗?”這讓學生真正回到現實,親近生活,體驗愛國情,激發愛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