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掌握“夜幕、降臨、懸掛、曾經、奧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計、年齡、神秘、探索”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況,以及課文提到的和月球相關的未解之謎。
3、培養學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問題的能力。
4、積累一些與月亮有關的詩句。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利用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導學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字詞教學,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
〖教學設計〗
一、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導語:
茫茫太空,有著不可計數的星球。上一節課我們初步了解了太陽,今天,我們要走近地球的近鄰──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同學們,古往今來,人們仰望天上的一輪明月,總會激起無窮的疑問。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曾問道“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天,我們面對著這散發著冷冷清輝的明月,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她嗎?
3、嫦娥奔月、吳剛伐桂都是民間傳說。人們多想登上月球,去解開心中的疑問。1969年7月20日,美國的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更多的月球之謎(板書課題)。
二、提出自讀要求
1、畫出生字新詞,練習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讀正確、讀流利。
2、畫出課文中列舉的月球上有哪些難解之謎。
3、就你最感興趣的一個不解之謎,結合上節課搜集的資料和小練筆,在空白處寫一寫自己的猜想。
三、組內交流
1、小組長設計形式,檢查組內同學的生字、生詞認讀情況和課文朗讀情況。
2、組內同學交流所畫出的月球之謎。
3、討論大家都比較感興趣的關于月球之謎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組選派代表或組員接讀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
2、你在閱讀中發現了哪些月球之謎:
⑴ 有條理地說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謎,如,月球是從哪兒來的?它跟地球一樣嗎?月球上的塵土有殺菌的本領嗎?為什么不同植物種進月球塵土里生長得不一樣?月球的年齡比地球大嗎?等等。
⑵ 鼓勵學生依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月球上為什么會有那樣奇異的景色?月球上的環形山是怎樣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沒有任何生命嗎?宇航員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學習,探究問題
1、對某一未解之謎感興趣的同學結為一組,大家共同猜想謎底。
2、據老師提供的“資料袋”展開討論,組內成員分工,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供的資料,供參考)
⑴ 課后“資料袋”。
⑵ 月球起源之謎:
目前,人類關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種假說:月球被捕獲說,地月同源說和地球分裂說。到目前為止,三種假說都沒有取得強有力的證據,因此產生了第四種假說──“月球──宇宙飛船”說。
⑶ 月球年齡之謎:
根據從月球帶回的巖石標本,可以測定月球的年齡。經分析發現,與地球上90%年齡最大的巖石相比,月球巖石99%年齡更長。1973年,世界月球研討會上曾測定一塊月球巖石年齡為53億歲,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巖石是37億歲。有些科學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際空間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