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之謎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學科、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22課。
教學過程:
學習目標:
1.認識“懸、遐、奧”等8個生字,會寫“幕、臨、懸”等14個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認識月球及其未解之謎,培養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奧秘的興趣。
3、運用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方法,加深對月球魅力的感受。
4、想象未來月球,進行習作準備。
教學重點:了解月球是個什么樣的世界,文中寫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謎。
教學難點:運用想象、資料交流、古詩句積累等手段,引導學生感受月球的魅力和神秘,同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現出月色皎潔、清幽的圖片;樂曲《春江花月夜》。
2.學生課前收集并整理、閱讀有關月球奧秘的圖文資料。
3.學生收集的描寫月亮的古詩詞名句等。
第一課時
一、字詞學習
1、反饋預習效果
展示預習時學生預錯或易錯的生字,引導自主學習生字新詞。(糾正、提醒、歸納、鞏固)
2、根據學生已知,設定鞏固字詞的方法及所需時間。
[評析]:三年級的孩子已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在預習時,掃清字詞障礙是一個重點,運用提前預錯,互相提醒、及時糾正的方法,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教師可根據預習情況針對性的以學定教,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
二、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潔、環境清幽的圖片)導語:每當夜幕降臨,一輪明月懸掛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潔的月光曾引起人們多少美好的遐想!(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想象皓月當空的景象,小組內交流對月亮的感受和遐想)
2、它到底藏著多少秘密?在1969年7月20日,美國兩名宇航員首次登上月球,發現了很多月球之迷。(板書課題)。
三、自主探究,讀文感悟
(一)學習第二段和資料袋
1、(出示課件演示)看,這就是月球,當我們來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景色?
[評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利用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資源,引導學生觀看錄象,整體感知。
2、請大家找一找在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把它劃下來,并讀一讀。
[評析]:以讀代講,讓學生劃出描繪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員來給我們匯報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個詞概括這是什么樣的景色?
[評析]:采用學生喜歡的小宇航員的形式為學生創設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異在哪兒呢?你能把這奇異的景色讀一讀嗎?(個別)讓我們把這十分奇異的景色告訴地球上的人們吧(齊讀)
[評析]: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培養自主讀書的能力,在正確、流利的讀書的同時,獲得初步的理解和體驗,感受讀書的快樂。
5、我們原本以為月球上有美麗的嫦娥,潔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與我們想象的簡直太不一樣了,那么就讓我們看看宇航員們從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課件)
你們看,宇航員在月球上是怎樣行走的呢?怎么會這樣呢?
[評析]:結合課文,引導學生學習課后資料袋里的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
(二)學習月球的未解之謎
1.四大組輪讀課文3-6段,向大家展示朗讀的正確、熟練程度,其他小組注意對生字詞的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