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說課稿
一、說教材
《太陽》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介紹太陽的常識:離地球有多遠,它有多大,多熱。說明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全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
運用了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說明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系。
該課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講的是第二課時。
透過教材的分析,我為本課教學制定了以下兩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太陽遠、大、熱的特點,體會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學習課文中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介紹太陽的說明方法,體會運用說明方法的好處。
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特點,知道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密切。
教學難點:1、初步了解太陽的特點,具體想像太陽離我們有多遠,它有多大,有多熱。太陽和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
2、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說教法:
(一)啟發談話式談話法
利用談話,引導學生說說日常生活中對太陽的認識,喚起學生的親切感,讓學生感到學習與生活密切相聯,學有所用,并利用課文傳說導入課文,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比較法
數字法是本文的一種重要的說明方法,為了使學生體會到數字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我請學生將其中的數字換成“很多”“很”等詞,并與原文相比較,討論哪種好,好在哪里。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字說明法的好處,從而為作文作鋪墊。
二、游戲教學法
本課是一篇說明文,對于很多學生來說,這是一篇比較枯燥無味的文章。那如何才能使學生喜歡學,樂于學此文?在設計教案時,這設計了這樣的環節:讓學生扮演太陽公公,向大家介紹太陽的一個特點,其他學生可以提出自己對太陽疑問之處,請太陽公公解答。
三、舉一反三法:第2、3自然段結構相似,教學要求相同,運用舉一反三法,通過反復訓練,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四.讀說結合法:在讀中感悟,并有意識培養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并與他們交流,正確表達自己的體會,讓讀與說有機結合,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得以發展與提高。
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四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還是很活躍,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不弱,而且這個時期的學生對科學性知識比較有興趣,能否就利用學生的“好奇、興趣”牽引,在課堂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想學、愛學這篇課文,是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關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掌握情況。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擁有充分的活動空間,積極倡導小組合作方式貫穿課堂鼓勵學生組內合作,組外競爭。學生一定能在互幫互學的基礎上促進自身表達能力的發展
這篇課文沒有過多的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大多數學生都能讀懂,
因而可以通過朗讀進行學習,在閱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講述太陽的特點和我們的關系的。學生抓住每個自然段的中心句子了解這樣意思,再進行歸納合并,總結每一段的寫作方法,掌握說明事物怎樣運用列舉數字、做比較、打比方、比喻等多種方法。運用這種方法,給人的感覺是準確、簡練、明晰、具體,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