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媽媽的帳單》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帳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開給他的一份帳單,這份帳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情深,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私、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
設計理念:
本課教學力求體現“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理念,理解感悟課文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已有經驗出發。教師組織引導時,參考學習提示,為學生進行有效學習服務。主張“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活動。學生的閱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有所悟。
教學要求:1.學習默讀課文,讀懂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認識到母愛的無私,懂得母愛的無私。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課前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活動目的明確閱讀要求1.指名讀課文前面的導語,提出了哪些閱讀要求。2板書課題1邊聽邊想2讀課題明確閱讀要求自讀課文導語要求:a.讀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根據導語的要求自學,并思考 讓學生在主體閱讀實踐中進行自讀、自疑、自悟。學習伙伴交流 教師巡視 認真讀課文,把兩份賬單多讀幾遍,對比著思考三個閱讀要求,把自己的體會和不懂的問題寫下來,再和學習伙伴交流一下。全班交流1.先提出你在讀書中發現的問題。
預設:詞句方面:“報酬”“款項”“如愿以償”“躡手躡腳”“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媽媽在看到小彼得的賬單時為什么什么話也沒說?內容方面:課文為什么用《媽媽的賬單》做題目,而不用《賬單》或《兒子的賬單》?媽媽的賬單算賬單嗎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出示兩份賬單兒子的賬單媽媽的賬單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計: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共計:0芬尼 充分利用教材,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讀懂彼得的賬單1讀讀這份賬單,你能讀懂什么? 2彼得為什么要開這樣一份賬單?彼得又是怎樣的一個孩子? 3交流。1讀讀這份賬單2小組里自由討論。3理解“報酬”就是付出勞動后得到的酬勞;“款項”就是每一個項目多少錢;“芬尼”是德國貨幣單位1馬克=100芬尼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讀懂媽媽的賬單1、正當小彼得如愿以償,要把這筆錢收進自己的口袋里時,突然發現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2、計算媽媽十年來的報酬,體會母愛無價與無私。 3、十年了,媽媽一直用心血和汗水為彼得營造幸福的生活,十年了,媽媽為這吃吃喝喝操了多少的心,特別是彼得生病時,媽媽又是多么心急,她寧愿生病的是自己啊……對這樣的一位媽媽,我們又給付多少報酬呢? 4十年中,媽媽付出的太多太多,這筆錢是算不清的。這筆錢小彼得一輩子也付不起,所以媽媽的賬單是一份———無價的(板書:無價) 可是媽媽又為什么都寫上是“0”芬尼呢?你能體會媽媽是一位怎樣的媽媽? 5、對比兩份賬單,可以看出媽媽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兒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媽媽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寫上0芬尼,表明了母愛的無私與崇高,同時也告訴小彼得:親情是無價的。我們再來讀讀這份無價的賬單,體會媽媽的任勞任怨。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讀賬單,說說讀懂了什么?2想象一下十年來媽媽是怎樣照顧小彼得的。 3小組計算一下 ,小組匯報 4概括得出媽媽無私奉獻(板書:無私) 5各種形式讀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認識到母愛的無私。創設情境,體驗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