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本課是略讀課文,預案的設計努力倡導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懂文本,通過說話,朗讀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著的深刻的人文內涵,使學生潤物細無聲地受到語言的訓練,情感的熏染.
教學目標:
在反復誦讀文本,對比兩份賬單中進行說話,朗讀訓練,并感悟到母愛的無私,無價,讓學生懂得親人之間的愛是彌足珍貴而不求回報的,要主動幫父母做事.
教學難點:理解 媽媽給小彼得那份教案的涵義.
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
1,解讀古詩,引入教學.
記得,前不久我們剛學過一首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題目是——《游子吟》.對,今天就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吧.
2,圍繞"報"字引入新課.
還記得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嗎 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和"報"有關的詞(板書"報酬"),這又是什么意思 (付出勞動后得到酬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3,出示課題: "媽媽的賬單".
一起讀一讀課題.有沒有看見過"賬單" 實物照片展示.(對,就是類似這樣記載錢物支出和收入事項的單子.)再看看"賬"的偏旁你又明白了什么 (賬的偏旁是貝字旁,說明和金錢有關系.)
4,題目邊上加星號表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那今天就讓我們自己試著去讀懂這篇課文,好嗎
二,初讀自學,了解大意
1,先請同學們仔細地看課文的情境,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 分別是誰寫的 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
2,接下來能自己讀課文嗎 當你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就把它劃下來反復地讀,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3,檢查詞語:你從書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和我們大家交流吧.(隨機鍵入電腦)
索取 報酬 款項 如愿以償 羞愧 慈愛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都會讀嗎 先請你的同桌檢查一下.
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它們吧.輕輕地讀.
對比兩份賬單
1,出示兩份賬單(電腦顯示):這就是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兩份賬單.
2,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有哪些區別
3,引導學生理解兩份賬單的不同.
內容不同:一份是母親欠他兒子彼得的帳單,一份是彼得欠他母親的帳單.
隨機落實"款項":彼得的帳單列有幾條款項 媽媽的帳單也有四條款項.但內容各不相同.
時間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勞動,而彼得也許是一天或兩天.
報酬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很多,卻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媽媽索取了60芬尼.(說到這里,同學們可能對"芬尼"這個貨幣單位還不清楚,剛好,我們就請德國朋友陶杰力為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好嗎 100芬尼=1馬克).
4,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有什么反應 為什么什么話也沒有說
(她期待小彼得能夠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帳單會象她期待的那樣,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5,那讓我們再仔細瞧瞧媽媽的這份帳單,你們說母親十年來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僅僅只有這四條款項嗎 如果我請你把這份母親的帳單再列詳細點,還可以列舉什么呢
(師引導:從小到大,已經為他洗了數不清的衣服,生病時……)
6,如果媽媽的帳單上不寫"0芬尼",你認為該寫多少
7,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媽媽的賬單上寫得都是"0芬尼" (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從不計報酬.)
8,對比這兩份賬單,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誦讀感悟"羞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