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父母做事。
3、培養獨立的閱讀和質疑的能力,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學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那份帳單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文掛圖
教學過程 :
一、復習古詩,導入課題
1、我們剛學過一首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游子吟》。
2、圍繞“報”字導入新課。
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嗎?“報酬”又是什么意思?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3、出示課題:“媽媽的賬單”。
讀課題。有沒有看見過“賬單”?再看看“賬”的部首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聽課文的錄音。邊聽邊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分別是誰寫的?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
2、自己讀課文嗎?當你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就把它劃下來反復地讀,把課文讀通順。
3、檢查詞語:你從書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和我們大家交流吧。
索取 報酬 款項 如愿以償 羞愧 慈愛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三、兩份賬單,進行對比
1、出示兩份賬單:
兒子的賬單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計:60芬尼
媽媽的賬單
彼得欠他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
共計:0芬尼
2、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有哪些區別?
(a、內容不同b、時間不同c、報酬不同)
3、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有什么反應?
(她期待小彼得能夠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帳單會象她期待的那樣,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4、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媽媽的賬單上寫得都是“0芬尼”?
(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從不計報酬。)
5、對比這兩份賬單,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誦讀課文,感悟內容
1、那小彼得體會到媽媽的愛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仔細讀讀最后一段。
2、你對小彼得有什么評價呢?
(是啊,小彼得還是個懂事的孩子,看到媽媽的帳單,他很快領悟到,媽媽是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