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向文本深處拓展
——《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2、體會媽媽的的無私的愛。3、知道作為兒女應該用自己的愛回報母愛。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揭題1、同學們,你們家誰最忙碌啊?2、板書:媽媽的賬單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談話很好地調節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寬松、自由、和諧的環境下自由地表達。然后質疑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t: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你們能提出自己的問題,真棒。現在我們來讀讀這篇課文。2、反饋學習情況,出示本課詞語3、t:現在用你的眼睛快速地掃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出示:
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 ,索取 ,當小彼得 時,同時也看到 。
t:哦,原來兒子給媽媽列了一份賬單,多新鮮哪!設計意圖:改變了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讓學生主動參與,用自己喜歡的、習慣的方法來學習生字、詞語。三、研讀課文重點:2份賬單1、出示兒子的賬單2、從這份賬單中,你讀懂了什么?匯報一下。3、學生自由討論發言s:小彼得懂事,經常幫媽媽干活。t:從故事當中,你知道小彼得會幫媽媽做哪些事?這么懂事的孩子請你夸一夸他,s:小彼得很聽話。s:小彼得是商人的兒子,很有經濟頭腦。4、t:小彼得向媽媽索取自己的勞動的報酬,結果如何?讀文中的句子。5、t:彼得還得到了什么?哦,看見了一份給自己的賬單。讓我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默默地讀一讀吧。出示媽媽的賬單 默讀6、t:告訴老師,讀到哪一條你有特別的感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指名答7、t:同學們,母親十年來為兒女的辛勤付出難道只有這四條款項嗎?還會有哪些?8、學生討論舉例9、師小結10、t:可我不明白,為什么媽媽在每個款項后面都寫了0芬尼?指名答t:如果給這這份母愛出一個價的話,你會出多少?11、小結 (板書:母愛無私 無價)t:這是一份普通的賬單嗎?!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愛,是多少金錢也無法衡量的愛啊,讓我們一起替彼得深情地讀讀這份賬單。12、t:小彼得也像我們一樣拿著賬單讀著讀著,他情不自禁想起了每一天,想起每天早上媽媽會準時送上一杯散發著香味的熱牛奶;每天會燒上一桌可口的飯菜,媽媽親手洗的衣服是那樣干凈,媽媽的懷抱永遠是自己溫暖的港灣,他的內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課件出示:課文最后一節 t:你讀到了什么?13、t:用一個詞來概括他的心情。討論:小彼得為什么羞愧?14、小結四、拓展閱讀:媽媽的愛1、t:小彼得變得懂事了,或許你從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有很多話想說。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