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吵教案
學習目標:
1.能夠正確默寫“石匠﹑抄寫”等14個詞語。
2.正確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中人物的心理變化。
3.了解“我”和克萊諦爭吵前后各自的表現。領悟父親說的話的真正含義。
4.逐步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相互寬容,并學著處理同學之間發生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1 理解父親話中的深刻含義。
2 懂得同學之間應該團結友愛,互相寬容的道理。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不理解的詞語,知識查字典找資料。
2.學生收集自己和同學之間發生的一些有爭執的小事。
3.準備彩色卡紙,剪刀。
教學方法:
誦讀感知法 討論交流法 表演感受法
一、導入
1.聽寫“石匠”等詞語。
2.講《鉛筆和橡皮擦爭功》的故事后提問,這個故事里的主人翁鉛筆和橡皮擦因爭功而發生了什么?揭示課題,并且板書《爭吵》。
二、學習課文
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flash動畫聽讀課文,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泡泡一:課文講了誰與誰在爭吵?(我和克萊諦)
板書 “我” 克萊蒂
2.請生自由讀課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找出大屏幕中問題相應的答案,用橫線標出來,然后抽學生說說。具體體會克萊蒂是無意,我是有意的行徑,
泡泡一:他們為什么爭吵?(克萊蒂不小心用墨水弄臟了我的本子,我嫉妒他獲獎,報復他。)
泡泡二: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一部分的主要內容?(我和克萊蒂爭吵的原因。)
板書 爭吵原因
3.請生開火車的形式讀課文5—8自然段,討論交流找出大屏幕中問題相應的答案,用波浪線標出來,然后抽學生說說。
泡泡一:“我”與克萊諦爭吵后的表現是怎樣的?(我很后悔,克萊蒂用眼睛瞟我,說在外面等我。)
泡泡二:“克萊蒂不時用眼睛瞟我…”,結合對“瞟”的理解,想一想克萊蒂這時在想些什么呢?﹙他誤會我了,我們不該這樣,我們應該好好溝通一下。﹚
泡泡三:他說“我在外面等你”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而“我”說“我也在外面等你”又是想的 什么?倆人想的一樣嗎?﹙不一樣。克萊蒂:讓“我”認真聽講;“我”:表愧疚,只防御,不還手。﹚
泡泡四:那在這一部分中,主要講了什么內容呢?用你的語言表述看看。﹙爭吵后“我”和克萊蒂的內心活動。﹚
板書 后悔吵架
4.請生分角色朗讀課文9—13自然段,討論交流找出大屏幕中問題相應的答案,用三角形標出來,然后抽學生說說。
泡泡一:“終于挨到了放學”,為什么不說是“等”,而說是“挨”,這里的“挨”用得真好!好在哪兒呢?﹙把“我”的猶豫矛盾,不知該如何面對好友的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
請生歸納這部分的段意,并且板書:重歸于好。
5.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然后思考問題。
泡泡一:從課文內找出父親說過的話,想一想“我”的行為與父親的話對照,有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沒有做到?﹙既然你錯了,就應該第一個伸過手去請他原諒,而不應該向一個比你高尚的朋友舉起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