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贊的故事。課文雖然篇幅短小,但講述的道理卻很有現實意義,教育學生要愛動腦筋,常想別人沒想到的事,這樣可以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教材選編本課的意圖,是進一步訓練學生默讀的能力,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并結合課文開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學生分析: 三年級下學期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能在閱讀時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提出問題,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前面三篇精讀課文的學習中,學生初步掌握了默讀方法,能邊讀邊想,抓住文中主要人物的描寫來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在這一課的學習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閱讀方法自主探究,在學習中鞏固和提高。教學目標:
1、通過自學、合作學習,掌握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
2、默讀課文,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3、明白在日常生活中,要勇于開拓創新、勤動腦、多思考,才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獲。
教學重、難點:
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教學流程:
一、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老師知道你們都很喜歡聽故事,所以今天又帶來了一個,想聽嗎?
宋朝有個皇帝叫趙佶,他非常喜歡畫畫。每當選拔人才的時候,他常常會讓前來考試的人根據他所出的一句詩畫一幅畫。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皇帝沒有一個滿意的。但是,當他看到最后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穿著一身綠裝在林子里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同學們,為什么皇帝剛開始不滿意,當他看到最后一張畫時又連聲叫好呢?
師:對,因為最后一幅畫的作者想到了別人沒想到的畫法,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講的就是一個《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板題)
二、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書,參照課文前面的提示語首先進行三讀:(讀準確、讀流利、讀感情)
大屏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與同桌討論解決。
師:老師看大家已經把生詞畫出來了,請同學們看大屏上的詞語,你能準確地讀出來嗎?
大屏出示:召集 連綿不斷 連綿起伏 半截
恰好 若隱若現 恍然大悟 稱贊
師: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
師:剛才同學們都已經讀了課文,有誰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聰明,老師根據大家剛才講的歸納整理了一下(大屏出示),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三、默讀課文,分組討論
師:畫師讓三個徒弟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駱駝,看誰畫的多。那么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呢?倒底是誰畫的多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下面的問題并完成這個表格。
1、小組討論交流,完成表格。
考題:
徒 弟
畫 了 什 么
自我感覺
畫師評價
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