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教育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想別人沒想到的,做別人沒做到的。
教學重難點:理解畫師最后說的話,學習他人遇事要善于動腦筋,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導入課文
宋朝有個皇帝宋徽宗,他很喜歡畫畫,常常出一句詩,讓前來考試的人畫畫,以此來選拔人才。有一次,他出了一句“萬綠叢中一點紅”的詩句。那些考生不是畫了一片草地加上一朵紅花,就是許多綠葉中插著一朵花。雖然他們的畫也符合詩意,但宋徽宗沒有一個滿意。但他看到最后一張畫時,不禁連聲叫好。只見畫上畫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樹林,一位少女穿著一身綠裝在林子里蕩秋千,只有那張小嘴是紅紅的。
請問,宋徽宗剛開始為什么不滿意?看到最后一張畫時,為什么又連聲叫好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事)
二、根據自學提示,自讀自悟。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課文認認真真地讀一遍,可以大聲讀,也可以小聲讀,還可以默讀。邊讀邊思考這兩個問題:(出示思考題)
①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講述的是一位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最后小徒弟的畫得到畫師的稱贊。稱畫師考查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板書:大徒弟
二徒弟
小徒弟
② 用橫線畫出三位徒弟各是怎樣畫駱駝的句子。
2、 指名回答。
回答問題①時,強調比賽規則:同樣大小的一張紙,誰畫得最多誰就取勝。
3、齊讀這三個句子。
三、討論匯報交流。
1、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4、5、6自然段,想想三個徒弟的畫各有什么特點?三個徒弟誰畫得最多?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同桌討論討論)
2、指名回答,師加以歸納:
大徒弟:他想的辦法最簡單,就是把駱駝畫小,這是常人一般的畫法,畫得越小駱駝的只數就越多。(板書:——很多)
二徒弟:與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進步,他用駱駝的頭代表整只駱駝,畫出的駱駝數就比大徒弟多了。(板書:——許多)
3、畫師對這兩位徒弟的畫表現怎樣?(不滿意)你是從哪知道的?為什么不滿意?
4、因為無論是大徒弟還是二徒弟,他們畫出的駱駝數畢竟都是有限的,那么,小徒弟的畫又有何特點?
5、齊讀“小徒弟只畫……半截脖子。”
6、指導看圖,結合插圖理解小徒弟的畫。強調“只畫、一只、另一只”等詞。(板書:——兩只)
7、小徒弟的這幅畫受到了畫師的稱贊,大徒弟和二徒弟感到很奇怪,奇怪什么?那畫師是怎樣具體評價這幅畫的?
8、齊讀畫師說的話。
① 最后一句是用什么語氣?再讀一讀。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反問句表達的意思更加肯定。)
② 理解“連綿起伏、連綿不斷、若隱若現”
③ 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的?正是因為若隱若現,所以誰也說不清會有多少只駱駝將要走出山谷,誰也說不清后面究竟跟著多少只駱駝,小徒弟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這就是想別人沒想到的,這就是以少代多。(板書:以少代多)
9、畫師的評價多么的準確啊,再讀讀他說的話。
10、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他為什么稱贊小徒弟的畫了嗎?(因為他的想別人沒想到的。)大徒弟、二徒弟沒想到什么?(沒想到“以少代多”的作畫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