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教學案例
教學片段:(學生自由朗讀課文之后)
師:看著大家神情那么專注地讀書,我想你們一定能把課文讀通讀對了,來,誰能來展示一下?你來——
生:(朗讀)“讀小學的時候……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讀得斷斷續續)
師:來,這句話你再讀一遍,要把它讀通順。“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生:(朗讀)
師:真為你高興,你進步了,語句讀得很流利。(輕輕拍拍學生的肩頭)
你們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讀一讀,想一想。
(學生自由讀這句話,但沒人舉起小手。)
師: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改一下,就比較簡單了: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還不如——
生:對我說實話。
師:與其對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
生: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所以,父母的選擇是對我說——
生:實話。
生:說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師:誰再來讀?來,請你試一試,你一定能讀好!
生:(朗讀)“爸爸等于給我說了一個謎。……”
師:這段話中有兩處引號,發現了嗎?第一處——
生: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師:誰來說說,自己是怎么理解這句話的?
生:時間和金子一樣寶貴。
生:不對,時間比金子更寶貴,一寸金子還買不到一寸光陰。
師:對,光陰就是時間。還有一處也是說時間的——
生: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師:什么意思?
生:就是說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師:你說得對,箭和梭在這里都是指很快就過去的東西。這兩句話很有道理,大家要記住了!
(學生繼續讀課文,教師隨機指導)
評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代心理學研究也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從上面這個片段我們可以看出:在學生讀課文,走近文本的過程中,會遇到一些含義深刻、難讀的語句,每一名懂得尊重學生的教師要在課堂中保護每一個幼小的心靈,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給予引導和鼓勵。一句看似不經意的“來,這句話你再讀一遍……”,就給了學生一次獲得學習愉快體驗的機會,就可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喜歡朗讀的興趣。一句“我們可以把這句話改一下,就比較簡單了:他們知道與其欺騙我,還不如——”,就不動聲色地引領學生體會了話語的意思。正是因為老師充分信任學生、把讀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在評價學生的時候十分注重鼓勵學生不斷探究發現,學生才能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反思:
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說過:“語文課以讀為目的,老師引導學生俾善于讀,則其功至偉。”古人也曾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名言。朗讀歷來是小學語文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然而教學實踐中的朗讀卻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學生朗讀時間不夠成分;朗讀的指導過于生硬,偏重語感訓練;過于追求讀書的形式,忽視了學生讀書興趣的培養和情感的個性化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