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和時間賽跑》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快與慢”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中國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所寫的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帶憂傷情緒的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傷不已,后來聽了“爸爸”的一席話,看到太陽落山,小鳥回巢等自然現象,明白了為什么珍惜時間,并在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感悟到成就大事偉業的要訣: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獨立學習語文的能力,能夠自學生字,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夠抓住文中的關鍵詞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四年級下學期是第二學段到第三學段的過渡階段,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更強,所以引導和培養學生學會語文學習的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自學能力更有助于今后更好的學習語文。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在設計本課時,我緊扣一個“情”字,著力體現一個“悟”字,通過情境創設來讓學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時間內涵,提升學生的生命意義,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我結合課文的寫作特點,在反復地朗讀、想象、體悟與對話中使珍惜時間的觀念深刻在學生的心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搜集、整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名人事例。
3、能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在品讀、交流、討論中,經歷抓住重點詞句段理解文章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從作者的故事中受到啟發,感受到時間的可貴,從小養成和時間賽跑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爸爸”的話,太陽下山、小鳥回巢的自然現象,感悟珍惜時間的意義。
2、從作者和時間賽跑的啟示中,明白時間可以爭取,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逐步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電腦課件。
學生: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名人或身邊事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從課文的具體描寫中,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
2、在品讀、交流、討論中,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激發學生珍惜時間。
3、學生從作者的故事中受到啟示,明白時間可以爭取的道理,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情境渲染,激情導入。
同學們,在每一個早晨醒來,都是新的一天,像門前的小樹一樣,都長大了一點點。我知道昨天不會重來,今天也只有一天,每件事都要做得最好!這才是珍惜時間!……這是一首催人奮進的兒童歌曲《珍惜時間》,請你們欣賞。(播放歌曲)
欣賞歌曲后,請生談感受。(生各抒己見)
你們都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今天,就讓我們繼續走進《和時間賽跑》,去感受作者對時間的珍惜。(板書課題)
[在催人奮進的歌聲中,進入文本學習,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心靈。]
二、細讀課文,重點探究。
(一)品讀課文,感悟時間流逝的憂傷。
1、上節課,大家讀了一節課的書,收獲也不少,其實,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就是多讀書,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就是這個意思。這節課我們繼續讀書,有人稱贊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必須細細用心品味,其中的甘美才會由心而生,回味無窮。現在咱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1~7自然段,你品出了什么,讀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不懂,都用筆做好記號和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