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別人沒想到的》教案
學習目標:1、默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
2、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想別人沒想到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難點:理解畫師最后說的那段話。
教學準備:相關的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故事激趣,談話導入
1、教師講故事:
2、板書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學生齊讀課題。
3、交流讀書經驗。
二、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反饋交流。課件出示下列句式,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
畫師讓三個徒弟____________,看誰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卻得到了畫師的高度贊揚。
請學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發言,教師進行指導,主要讓學生講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三、 品讀課文,感悟妙處
1.畫師要考徒弟什么?課文哪一段是寫這個問題的,找出來讀一讀。指名讀。
2.畫師考的結果怎樣?哪一句是寫結果的?
學生回答后,課件出示:畫師看了他倆的畫,沒有露出滿意的神情,當他拿起小徒弟的畫時,禁不住點頭稱贊。
學生自由讀這段話,思考:根據這段話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三個徒弟各畫了什么?為什么畫師不滿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畫,而對小徒弟的話卻點頭稱贊?)
3.學生默讀課文,根據問題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筆勾畫出來。
4.交流閱讀感受,對比探究,重點感知三徒弟的畫面。
(1)大徒弟畫的什么?要讀出多應強調哪些字詞?指名讀(板書:密密麻麻 很小很小)
(2)二徒弟畫了什么?從哪些字詞看出多?指名答(板書:許許多多 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畫了多少只駱駝?
(3)三徒弟是怎樣畫的?讀一讀相關的句子。指名讀后提問:小徒弟畫的多嗎?哪里看出不多(板書:兩只 一只 另一只)
5.對比三幅畫,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師:這三幅畫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的更多,為什么畫師對他們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點頭稱贊?你能體會其中的妙處嗎?你還有什么好辦法畫出更多的駱駝嗎?
四人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6.理解畫師的話,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1)讀一讀畫師的話,指名讀,齊讀。
(2)理解“若隱若現”(課件出示:若 要是;你;好像)
應選擇哪一個,連起來說說意思。
(3)小徒弟的畫中,哪只駱駝是若隱若現的?畫中那只若隱若現的駱駝有什么作用?(課件出示小徒弟的畫)學生發言后再齊讀畫師的話。
(4)從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應中體會小徒弟畫的妙處。
聽了畫師的話,你們明白畫師為什么稱贊小徒弟了嗎?大徒弟和二徒弟明白了沒有?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理解“恍然大悟”。他們悟到了什么?用“原來……”練習說話。
(5)教師小結:雖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畫的駱駝比較多,但是他們畫的駱駝數畢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卻用有限的兩只駱駝代表了無限的可能,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因此,他的畫才會得到師傅的賞識。
四、拓展延伸,豐富認識
引言:像這樣想別人沒想到的故事還有很多。
1、《踏花歸來馬蹄香》:
你從哪里看出這個人的畫很有創意?他是怎么表現出香的?
2、聯系實際:你有沒有聽到過類似的故事?你有沒有想到別人沒想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