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有不同的結果的道理。
一、導入
1、看,這就是楊桃,你了解它嗎?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么?快看看書后的資料袋里還有介紹呢。
2、像這樣的詞語組合,前面一個是表示動作的詞,后面一個是表示事物名稱的,你還能說幾個嗎?
3、(課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齊讀。
4、老師和父親都是怎么說的?快速默讀課文,把它做上記號。分別指名2生讀。
5、快速默讀這兩段,思考父親和老師的話哪里相似?(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誰能否用八個字概括?(指名,板書:是什么樣, 畫什么樣)
二、精讀課文
1、學習第2自然段
(1)文中的“我”是否也這樣做呢?那里可以看出來?(第2自然段)
(2)父親告訴“我”“是什么樣,畫什么樣”,而我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子的?自己讀讀第2自然段。(圖片+文字,指畫)“我看到的……東西。”
(3)當我看到楊桃和我平時看到的完全不像,我是怎么做的?快速默讀第2自然段,找出最重要的八個字。(指名,板書: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2、學習3—自然段5
(1)我遵照著父親的叮囑“是什么樣,畫什么樣”,“認認真真,老老實實”地畫,可是(引讀:當我把這幅畫交出去的時候,……卻哈哈大笑起來。)
(2)他們在笑什么?
(3)這是一種什么語氣的笑?(嘲笑的語氣)
3、學習6—17自然段
(1)這時老師是怎么做的?(第6自然段)什么叫“審視”?
(2)讀6—17自然段老師和同學的對話,這里有兩組對話,看看自己能否讀好?
(3)看看它們的字,你有什么發現嗎?(字一樣,標點不一樣)它們所表達的意思一樣嗎?不管一樣還是不一樣,你們再自己先好好讀讀6—17自然段,特別注意老師的態度變化,讀了以后你肯定會有發現的,讀好了以后也可以四人小組討論一下。
(4)練習朗讀對話:
a、現在我來看看你們讀懂課文了沒有,我來當老師,你們當學生,讀第一組對話。
b、這時老師的神情發生了什么變化?(變嚴肅了)為什么變嚴肅了?
c、老師半晌才說話,這半晌時間里老師在想什么?(指名回答)是啊!我畫楊桃畫成了五角星是因為角度不同,不同的角度看楊桃樣子也是不一樣的。(視頻演示楊桃)
d、于是,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請一個同學讀第一個坐下的的同學的話,我還是當老師,看看他讀懂課文了沒有。(指名)你讀的時候心理在想什么?(不應該……)
這個同學懂了,那下一個呢?(指名讀)他也懂了,你呢?(指名讀)那全班呢?(齊讀)
4、這時老師的態度變得和顏悅色了,你們再去讀讀老師的話,看看你又讀懂了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樣子也就不一樣)
三、延伸
(1)你們平時在上美術課畫畫的時候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呢?
(2)這時,我想到了一首詩《題西林壁》,詩人寫廬山,就寫到了從不同角度看,廬山的樣子就不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6、老師的話不僅對他的學生,對你們,對我也很重要,讓我們把這番教誨記在腦子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