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弓之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集體認讀、隨機讀寫、聯系語境等手段,理解“孤單失群”“愈合”“裂開”等重點詞,通過比較辨析“直”字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思。
2.通過填空、比較等手段,了解文章的遣詞造句,理清更羸分析思考的思路,具有初步的推理意識。
3.在反復朗讀、辨析感悟中體會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準確判斷的優秀品質。
4. 運用學過的朗讀技巧,讀出魏王疑問、驚嘆的不同思想感情。
5. 讓學生了解“驚弓之鳥”這個成語故事的內容,并學習使用這個成語。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學懂更羸說的話,體會更羸的分析是正確的。
教學難點:理解更羸說的一段話,聯系全文內容體會更羸分析判斷的合理與正確性為重點。根據魏王由“不信”到“吃驚”“奇怪”的態度變化,使學生明確,把觀察、思考與實踐經驗結合起來的思維方法是正確的,是值得學習。
教具準備:課件,詞語卡片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驚弓之鳥》,了解課前預習。
(一)導入,初讀。
1.師: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擁有著五千年文明的古國,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國積淀了數不盡的文化寶藏,而成語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說說你認識哪些成語嗎?
指名若干學生說。
師:成語的背后往往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篇成語故事——《驚弓之鳥》。
師板書,請生讀題。
(二)檢查自學情況,歸類學習字詞。
1.檢查預習情況。
師:看了課題,我想你們一定發現了這個成語里藏著兩樣事物,分別是——弓、鳥。
(1)出示“弓”圖
指“弦”部,幻燈標注“弦”部,請學生說說這個部位叫什么,理解并讀好“弦”。
師:要打獵,有了弓,還得有——箭。
出示“箭”圖
師:這便是“箭”,古時候,人們挽弓搭箭打獵的動作就叫——射箭。
出示“射箭”,請生讀好。
(2)師:而這“鳥”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圖。
師:了解大雁嗎?能不能來介紹介紹?(大雁:候鳥,秋天飛往南方,冬天飛往北方,樣子像鵝,群居在水邊,飛行時排列成行)大雁是群居的鳥類,它們總是集體行動。)
范寫指導“雁”字。
學生在田字格內書寫一個“雁”字,寫完后請學生把作業紙放到桌子里面。
2.檢查詞語情況。
師:同學們課前預習過了課文,生字詞都認識了嗎?我來考考大家。
幻燈出示詞語:大王 更羸
愈合 裂開
孤單失群 悲慘
(1)檢查第一組詞。
1)師:請同學們看看第一行詞,你們發現沒有,他們都是——對人的稱呼。
師:誰會讀?
指名讀。
糾正“大王”讀音。請生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