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亡羊補牢
南轅北轍
【教材分析】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和《南轅北轍》。這兩則寓言都出自《戰國策》。是兩個成語故事。《南轅北轍》選自《戰國策·魏策四》。《亡羊補牢》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轅北轍》常用來比喻行動與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馳”的意思,含有諷刺、批評的意味。教學中要在學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學生簡析】由于本班學生平時對古代歷史故事、成語故事、古代詩文等傳統文化較為感興趣,因此教學前我便布置學生根據老師的提示做好預習作業。學生在預習時遇到不明白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做個記號,上課時勇敢、大膽地質疑。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投影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我要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書寫時要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2、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3、我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過寓言,誰能說說什么叫寓言?
(寓,寄托;言,講道理。寓言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啟發。)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寓言《亡羊補牢》。(板書課題)
(二)解題,引出主要內容
1.請同學們查字典,說一說題目中的“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在古代指丟失。“牢”在文中指羊圈(juàn)]
2.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嗎?
(養羊人丟失了羊才去修補羊圈。)
(三)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字詞卡片,指名認讀
wáng láo juàn kū lóng diāo fáng
亡羊補牢 羊圈 窟 窿 叼 街 坊
quàn huǐ
勸 告 后 悔
2.交流討論,記憶字形。
窟: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屈”。
窿:上面是“穴寶蓋”,下面是“攵”下邊有一橫,不要丟掉。
街:中間最后一筆是“提”。
3.口頭組詞。
(四)深入學習,理解寓意。
1.默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丟了兩次羊,因為羊圈破了。)
2.學習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畫出第一次丟羊的原因。
(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2)請你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丟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