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激發閱讀興趣1.同學們,我們剛讀過《刻舟求劍》的故事,認識了一個固執己見、不知變化的尋劍人。今天,我們再去認識一個自作聰明也很固執己見的坐車人。
2.(板書課程)說說從課題上你發現了什么。
3.出示馬車圖,釋題:
(1)什么是轅?(車前駕牲口用的兩根直木或曲木)
(2)什么是轍?(車輪軋過的痕跡)
(3)齊讀課題,講講“南轅北轍”字面上的意思。
二、讀文識字,掃清障礙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新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記生字,查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2.檢查反饋:
(1)認讀生字詞語。注意重點指導:“轍、式、纏”是翹舌音;“纏”不要丟掉右上方的點,“式”不要加撇,“轍”可與“撒”相比較;理解“好把式、盤纏”的意思。
(2)和同桌賽讀,看誰讀得準確,流利。
三、探究解疑,感情閱讀
1.接下來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先去了解故事的結果。請同學們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指名質疑:讀完后,你有什么問題提出?(這個人為什么離楚國越來越遠了?這個人會到達楚國嗎?……)
3.好,帶著這個問題我們走進故事中的人物。故事中除了坐車人還有誰?(他的朋友)朋友是怎么勸的?坐車人又是怎么說的?再回過頭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4.分組合作學習:小組內討論交流坐車人和他的朋友的對話,自由選擇一個最想表現的角色讀,體會人物當時的心情。
5.小組匯報,相機出示人物課件,理解三次勸說:
朋友( )說:“楚國在南邊,你怎么往北走啊?”
坐車人( )說:“沒關系,我的馬跑得快。”
朋友( )說:“馬跑得越快,離楚國不是越遠嗎?”
坐車人( )說:“沒關系,我的車夫是個好把式。”
朋友( )說:“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國啊?”
坐車人( )說:“沒關系,我帶的盤纏多。”
(1)重點指導第一次勸告:
1朋友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假如老師就是那個坐車人,誰愿意當我的老師勸勸我?(師生互評)
2坐車人為什么說沒關系?你覺得該怎么讀?想像人物表情,加上動作表演。(自評—互評)
(2)理解第二、三次勸說,感受人物心理,填寫表示不同語氣的詞。
(朋友:奇怪、著急、耐心……坐車人:盲目、自信、得意、固執……)
(3)找小伙伴分角色讀,注意讀出括號里提示的語氣。
(4)推薦學生表演,學生之間評價。
四、由事究理,拓展延伸:
1.現在,誰來談談這個坐車人最后能到達楚國嗎?為什么?
2.假如坐車人來到我們身邊,你想對他說什么?用上“只有……才……”
3.如果你的朋友發生了像這樣南轅北轍的事情,他不聽勸告,你會怎樣幫助他?
4.小結:是啊,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如果方向錯了,無論怎樣努力,永遠也達不到目的。看到自己的朋友發生了“南轅北轍”的行為,應該想辦法去幫助他,“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五、課外搜集,鞏固升華:
搜集成語故事,舉行“成語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