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轅北轍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這個成語故事見《戰國策.魏策》,是季梁勸魏王時說的寓言.其寓意是:無論做什么事情,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或者說,方向對頭,條件越好,成績越大;方向錯了,適得其反.后來人們在使用這個成語時,也針對愿望好,措施不得力的情況.
本課要求認識13個字:轅,轍,梁,駛,馳,系,旅,懇,固,執,擔,夫,駕.會寫10個字:駛,應,奔,馳,系,旅,固,執,夫,駕.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字,能寫好10個字.
2,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3,學會質疑讀懂故事,體會成語的意義.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建議:
課文依照《戰國策》體例,用對話形式敘述.正因為人物的對話形象性很強,所以學習本文應當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反復朗讀,在讀中體味,讀中感悟.本文適合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再進行表演.
在學生理解課文以后,可以讓學生想象:楚國在南方,而那個去楚國的人卻往北走,結果會怎樣 學生有感而發,文章的寓意也就在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啟發的過程中明確了.
課后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樣的事情是"南轅北轍" 你能舉出一個例子嗎 讓學生當堂舉出例子可能比較難完成,這個問題可以暫時留下來,讓學生以后注意在生活中觀察,什么時候誰發現了,就可以講一講,大家在一起評判.
在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的獨立性.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不再視為難點,要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解決不認識的字,課堂上要騰出時間讓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學生能借助漢字的構字規律獨立識字.
教案設計:
教學過程:
一,交流導入.
1,同學們,喜歡讀成語故事嗎 可以講給大家聽聽嗎
2,小組內交流自己讀過哪些成語故事 請1---2名同學到前面介紹.
3,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成語故事《南轅北轍》.(板書課題)
二,初讀感知,愉快識字.
1,利用自己掌握的識字方法,自由讀課文.
2,同桌互相聽讀課文,然后標出生詞并多讀幾遍.
3,小組合作,愉快識字.(可以組長領讀 可以開火車讀 可以做猜字游戲等等.)
4,檢查識字效果.
(1)讀詞語.
(2)讀生字卡片,可練習組詞.
三,精讀感知,體會道理.
1,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你明白了什么 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估計孩子對于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不夠明白——"車上的朋友不明白,方向錯了,馬好,旅費多,車夫技術高,這幾個條件越好,他離要去楚國就越遠.")
2,解決這個問題,就應該弄明白朋友的對話.
3,請以小組為單位,分角色讀對話.
4,請1----2個小組到前臺分角色讀,然后評價.
5,出示詞語:行駛,奔馳,不解,誠懇,固執己見.學生認讀,并聯系上下文理解"誠懇,固執己見"等詞語.
6,合作表演,然后說說對最后一句話的理解.
7,說說對"南轅北轍"這個成語的理解.(體會寓意:無論做什么事情,必須先把方向搞正確,方向錯了,就會適得其反.)
四,師生話收獲.
比如:
1,我又學會了一個成語.
2,我知道做任何事情要有明確的目標.
……
五,指導寫字:
1,認讀要求寫的字.
2,說一說哪個字最難記 你怎樣記住
3,教師指導.
4,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課外拓展:
1,請注意觀察:生活中有"南轅北轍"的事例嗎 與小伙伴交流一下.
2,課下繼續閱讀《成語故事》,準備開一個成語故事會.
拓展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