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鳥》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 、了解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的特點,進而理解這些特點和翠鳥捉魚本領的關系,初步知道翠鳥的特點是為了適應環境而漸漸形成的,教育學生懂得愛鳥、護鳥。
2 、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
3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
4 、利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優化課堂結構。
5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1 —3 自然段。
教學重點 抓住描寫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的詞句,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
教學過程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 、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 、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 、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 、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 、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 、四人小組自學。
4 、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 、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 、指導訓練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