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說課稿
【說教材】
1、教材簡析
《燕子》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第十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課文的作者是現代作家鄭振鐸先生。《燕子》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狀物散文,主要描繪了春天里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飛翔、在電線上停歇的畫面,給春天帶來了許多生機。
課文內容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描繪外形美)。第二部分寫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生趣(寫出了春天的美)。第三部分寫燕子飛行時的情景(寫出了動態美)。第四部分寫燕子停歇時的特點(這是靜態美)。
文章的篇幅短小、條理性強、語句優美,作者的觀察細致入微,表現了燕子的可愛,春天的美麗,既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訓練的好文章,也是本單元培養學生觀察和表達的好材料,又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好素材。
2、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和本單元訓練重點結合教材本身的特點及學生實際,按新課標要求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掌握“俊俏、聚攏、增添、倦了、音符”等詞語。
(2)培養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描寫事物的能力。
(3)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美景,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重點、難點分析
課文的題目是燕子,因此引導學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色是文章的重點,同時根據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以及小學生認識分析事物的特點學會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也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課文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是本課的難點。
【說教法】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宜將情教學法貫穿教學始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感情朗讀,讀中悟情,引導學生了解課文內容,同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完成本課教學。
【說學法】
課堂是學生活動的舞臺,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綜合運用已經學過的讀書方法,通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寫一寫等方法學習本課。
【課時安排】
為了達成以上教學目標,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此教學內容一課時完成教學任務。
創設情境,激情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第一、二、三、四自然段;質疑問難,總結全文。
【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由唱兒歌《小燕子》引入課題,這樣的導入既觸動了兒童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增強趣味性,同時讓學生齊唱便無形中讓學生對歌詞中的“燕子”、“春天”有了熟悉的感覺同時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積極性一調動就形成了“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
二、教授新課
(一)師范讀課文,使學生更準確的掌握好字詞的讀音。
學生聽讀全文整體感知,就為下面深入了解課文作好鋪墊
(二)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學生通過讀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句子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