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研究教學案
設計理念:
古詩素以語言凝練著稱,所以我根據古詩語言的特殊性,引導學生疏通語言文字,在讀懂語言文字,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憑借想象,走進古詩的意境,從而悟得情感,使課堂“詩味”盎然。同時還注重讓學生內化詩句,填補“萬紫千紅”背后的畫面,進行練筆。
教學目標:
1、會寫生字“閑”,理解“等閑”“萬紫千紅”“東風面”“新”等詞語意思,能感情朗讀并會背誦。
2、理解詩句意思,并能展開想象,體會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3、通過拓展相關描寫春天的詩句,填補“萬紫千紅”背后的畫面,進行練筆。
教學重點:感情朗讀并會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感受古詩的意境,通過拓展相關描寫春天的詩句,填補“萬紫千紅”背后的畫面,進行練筆。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描寫春天的古詩詩句、古典舒緩的木琴音樂、“春”字演化過程。
學生準備:積累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詩句、到戶外尋找春天的足跡。
教學過程:
一、漢字演化 直揭課題。
1、(出示課件“春”字由甲骨文、金文、小篆到楷書的演變過程。)這是我們的祖先記載的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甲骨文文字。左邊是兩株小草和一個太陽,代表草叢中升起一輪紅日,右邊代表一株初生的嫩芽,將這兩部分組合在一起,就呈現出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風光,你們知道這是是什么字嗎?對是春天的“ 春” 。隨著時代的變化,“春”字經過演變,才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春” 字。
2、板書課題,簡介作者朱熹。
3、教師配樂范讀《春日》(課件出示古詩《春日》文字)
二、初讀詩句 了解詩意
1、朗讀古詩,也可與同伴一起讀。
2、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讀,重點注意生字讀音。
(2)全班齊讀。
(3)再指名讀,要求讀得有板有眼。相機指導停頓與節奏。
(4)全班練讀。
3、再讀了解詩意。
(1)默讀,通過查字典以及觀察古詩插圖來理解詩意。
(2)同伴互助,釋疑解惑。
(3)全班交流,理解詩句。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難?
重點關注理解以下詞語:
勝日:春光明媚的日子。
尋芳:游覽、玩賞美好的風景。
濱:水邊。
無邊:無限。
光景:風光景物。
一時:短時間,一下子。
新:煥然一新、耳目一新。
等閑:結合詩句從字典的三種解釋中選擇合適的。
(1)平常。~~之輩 ;~~視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
(2)隨隨便便,輕易。莫~~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3)無端;平白地。~~平地起波瀾。
東風面:春風的面貌。
總是:都是。
三、提綱挈領 感悟詩情。
教師過渡:大家初讀了古詩,你們覺得春天美嗎?你是從哪些詩句體會到的?
預設詩句:無邊光景一時新
1、閉上眼睛,輕聲讀讀這句詩,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煥然一新的畫面?
2、學生描述后,教師總結:是啊,春回大地,萬象更新,這里的“新”是煥然一新的意思。
3、聯系我們剛剛過去的冬天,說說冬天的感受。是啊,到郊外游賞,看到春回大地,萬象更新,到處是煥然一新的美景,怎能不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受呢?
4、你現在就是到泗水邊踏青尋找春天的詩人,看到這煥然一新的美景,看到這使人耳目一新的風光,你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