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教學雜談
【浙江省寧波市北侖蔚斗小學 潘秀玲】
〖讓古詩教學充滿靈秀之美·動態演示,讓學生欣賞美〗
中國古典詩歌文字精煉、意境深遠,很多都具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特點,詩、畫相通。但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很難從精煉的詞句中領略詩情畫意。多媒體課件集文字、聲音、圖形、圖像、動畫、視頻于一身,易于表現詩歌的意境。
教學《詠柳》一詩時,伴著行云流水般的古箏樂曲,展現這樣一幅美景:明媚的陽光下,高高的柳樹好像是用綠色的玉石裝飾成的,千萬條柔韌的柳枝隨著微風輕輕地舞動,好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柳圖”。學生在這種愉悅的情景中身心舒暢、融情入景,自然體會到作者對柳樹的喜愛、贊美之情,對“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綠絲絳”的相似之處,可用多媒體設計這樣一個片段:千萬條柔韌的柳枝輕輕飄動著,漸漸幻化成碧綠的絲帶,飛舞的綠絲帶又漸漸還原成碧綠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學生充分獲得美的享受,這就是多媒體的魅力所在。
【福建省南安市東大小學 葉貴彬】
〖讓閱讀啟發創造·啟發學生的想像〗
如教學《詠柳》這首詩時,先引導學生有序地觀察插圖,展開想像:詩人為我們描繪 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面對這樣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學生由柳樹聯想到春天來了,人們趁著這美好的春光乘著馬車到郊外盡情地游玩……在教學中不斷激活學生的想像,無疑是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插上騰飛的翅膀。
【浙江省溫州市少年藝術學校 金蓓蕾】
〖信息技術促進校本教研常態化的實踐與思考〗
備課是教學質量的保證,教師備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學校的整體教育教學水平。我校在人手一機、校園網、多媒體終端教室已建成的情況下,對網絡環境下如何備課進行了一些探索。我校45周歲以下教師全部進行電子備課。老師們在獨立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的基礎上,利用網絡資源和工具收集文字、圖像、視頻、音頻和動畫,并進行有機整合,實現“立體備課,板塊教案”的宗旨,既為備課提供了方便,又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提高教學質量。
比如一名語文教師在上古詩《詠柳》一課時,學完本詩后,直接在教室的多媒體平臺上點擊電子教案中拓展內容的網址,學生就可以看到某網站中關于春天的所有古詩,圖片、文字和音樂并舉,美不勝收,學生自然而然就開始了吟誦積累。這樣,既節省了大量做課件的時間,又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孩子查找和使用資料的方法。
【江蘇省張家港市第六中學 何新法】
〖感悟詩情 綻放激qing〗
綻放詩情,以寫促讀。初中生處在青春期,他們對生活、對人生都充滿好奇,充滿憧憬,可以說他們具有寫詩的“天時地利”。所以教師可以在詩歌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涉足詩句。
如教《詠柳》,就教學生用比喻、擬人等手法詠粉筆、黑板、小草等
讓學生綻放詩情,嘗試詩歌創作,大大促進了學生對詩的廣泛閱讀和深入理解,對于詩歌教學來說是大有裨益的。
【上海市浦東新區實驗學校東校小學部 孟翠蓉】
〖聚焦開放式的課堂〗
教學過程的開放要求老師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大膽開放課堂,在新教材實驗中,如果僅有了開放的教材,卻沒有“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明確方向,那必定會走“老師一言堂”的老路。因此課堂的開放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