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樹教學設計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好看的圖畫,猜猜這是什么節日的場景?(示圣誕節圖)
師:關于圣誕節你都了解什么?(兩人)
師:老師發現一提起過節你們就特別開心。外國的圣誕節就像我們的春節一樣隆重、熱鬧。人們,互贈禮物,互相祝福。孩子們圍著圣誕樹唱啊,跳啊,特別高興。可是一些窮人的孩子卻沒有禮物。怎么辦呢?
大家看看這個詞:援助中心伸出援助之手,讓他們把自己的小小心愿寫在圣誕書樹的卡片上,等待有愛心的人幫助他們,并給貼滿心愿卡的圣誕樹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給予樹”。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課文(板書課題)。
二、 學習詞語、感知質疑
師:指名讀課題,(相機正音,標拼音)齊讀課題。真不簡單,多音字“給”和生字“予”都讀對了。
“給予”就是“給”的意思?課文里誰給予誰什么呢?快來讀讀課文吧!
師: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不認識的字多讀幾遍。
師:課文中的詞沒有拼音能讀準嗎?老師想要考考你們。(出詞)
(1) 試著讀一讀。(會的就大聲讀出來)
(2) 這些詞語中有那些字的字音需要注意呢?
(3) 老師要找一組同學來開火車。
(4) 誰來當小老師領讀?
(5) 大家一起來讀一讀。理解:
第一組:“寬裕”和“分享”這兩個詞語在課文的同一句話里。(出句子)誰來讀一讀?什么是“不寬裕”?
“興高采烈”和“沉默不語”這兩個詞語表示的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我們可以對比著記憶。文中是怎樣描寫的呢?(出示句子)齊讀。
“如愿以償”是指“愿望得到實現”,文中誰的愿望實現了?她的愿望是什么?
師:看來同學們生字掌握不錯,課文一定讀得也很好。誰想來讀讀課文?
師: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文中都寫了誰?給你印象最深的是誰?(板書:金吉婭)她做了什么事給你留下那么深的印象?
用上這樣的詞語說一說金吉婭所做的事。(出示句子)
(圣誕節前夕,金吉婭給-----------------------------給-------------------------------------。)
這樣說,就會把話句子說完整了。這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啊!
三、 精讀品賞,導學悟情
(過渡)師:故事是怎樣發生的呢?圣誕節就要到了,媽媽只為五個孩子攢了一百美元,所以她只給了每個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準備四份禮物,讓他們分頭去采購。大家的表現如何呢?誰來讀一讀課文的第3自然段?(指名讀)
師:而回家的途中,其他的孩子都興高采烈。你給我一點暗示,我讓你摸摸口袋,不斷讓別人猜測自己買了什么禮物。只有八歲的小女兒金吉婭沉默不語。
師:什么是沉默不語?自由讀讀1-3自然段,聯系上文思考沉默不語的金吉婭在想什么?
師:透過沉默不語,我們體會到了金吉婭的內心。帶者這樣的體會再來讀讀這句話。如果我們與哥哥姐姐高興樣子對比一下就能明白她為什么“沉默不語”了。連起來讀一讀。
師:看到哥哥姐姐都買回來了禮物,而如此體貼的金吉婭卻只買來了棒棒糖,媽媽很生氣。金吉婭究竟用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她又是如何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