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把掌聲分給她一半》是一篇以體育為題材的典型人物報告文學作品,通過刻畫人物――-女排隊長孫晉芳,記錄了她訓練、比賽、遭受挫折時的苦悶和奪得勝利后的歡樂以及同心協力的團隊精神。這篇課文節選自《中國姑娘》,作者魯光獨辟蹊徑,把體育比喻為一個民族精神的櫥窗,把女排當作一個小小的窗口,通過對人物的描寫,表現出了民族精神。報告文學的特點是鮮明的新聞性,因此,文章以真實的材料雕琢出光彩照人的藝術形象。在刻畫人物上,作者以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在只言片語中給人以真實感,抓住細節描寫凸現人物性格,本文運用了大量的夸張、比喻等修辭使文章語言樸實中不乏生動,以議論為主,也有抒情,既有直接抒情,又有穿插在敘事中的抒情,從而使得記敘文字更為感人,與讀者產生共鳴。
這篇文章是本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在學生已經初步感受了體育所蘊含的偉大精神后,通過學習,進一步理解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從而認識“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在了解人物的精神品質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把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們對體育這個話題非常感興趣,對體育的相關知識了解也比較廣泛,本課內容是描寫女排奪冠,學生并不陌生,對女排精神也大概有所了解。作為六年級的學生,在理解文章內容上不是難點。但是作為報告文學,學生接觸不多,對于報告文學的特點,學生在掌握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如何把握文章多角度的塑造人物的方法,是教學中的難點,要讓學生在充分感悟語言的基礎上,體會議論與抒情的作用。
設計理念:
進入六年級的學生,應該逐步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過的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在第三學段的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在教學環節的安排上,讓學生整體感知,安排了不同的朗讀形式,自讀、互讀、范讀,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注重培養學生在讀中感悟的能力,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既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同時又大膽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注重結合學生實際生活,在查找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豐富語言的積累。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是基本性質,因此我注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寫作特點,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設計寫作訓練,讓學生運用所學方法,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教學目標:
⒈理解文中所體現的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從而認識到“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⒉掌握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
⒊揣摩文中議論和抒情的作用。
⒋培養學生發表個人見解,表達個人情感體驗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文中所體現的團結、拼搏、奮進的體育精神,從而認識到“祖國的榮譽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學難點:了解文章寫作特點,培養學生發表個人見解,表達個人情感體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