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與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在語文教學當中,既要注重語言訓練,保持語文課的本色,又要注重思維訓練,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能力,這就是語言思維統一的原則。孩子在語言訓練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在思維訓練中享受學習、開發智力。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
3.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學習發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品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時數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導入,揭題激趣
1.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學習“矛”、“盾”兩個字,認識字義,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2.指名說說“自相矛盾”的故事,并淺析其寓意。
問:如果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結果會怎樣呢?《矛和盾的集合》這篇文章會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
【字理識字的基本原則是“析形索義,因義記形”。這里運用字理識字法和講故事的方法學習“矛”、“盾”兩個生字,生動有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
1.認讀生字。
2.認讀詞語。(分兩組)
(1)第一組:集合、招架、緊張、固然、烏龜、自衛、進攻、炮口、坦克、戰場、首次、長處、勝利者。
(這組詞語只要求讀正確即可)
(2)第二組:左抵右擋、難以招架、合二為一、大顯神威、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作一團。
(這組詞語要求邊讀邊想詞語的意思,帶著感情朗讀。“左抵右擋”、“難以招架”放到課文的句子中去理解。)
3.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特別注意讀好上面的詞語,讀出一定的感情來。
4.用“矛、進攻、盾、自衛、合二為一、大顯神威”等詞語概括全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字詞教學是閱讀教學的基礎,不可輕視。這一環節的字詞學習層次分明,由字到詞,由易到難,根據詞語的情況和課文的特點,做不同程度的講解。讀詞也要帶著感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抓住關鍵詞概括全文的內容是一種概括的好方法。】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矛和盾的這一次交鋒,不再是自相矛盾,而是碰撞出了“坦克”這一新鮮事物。
1.坦克具有矛和盾的什么特點?請從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話來解答這個問題。
2.第一句話:“坦克把盾的自衛、矛的進攻合二為一,在戰場上大顯神威。”
(1)聯系這句話說說“合二為一”的意思。
(2)說說你對“大顯神威”的理解,用課文里的句子來說明。(抓住“龐然大物、哇哇直叫、亂成一團、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等詞句來理解)
(3)生活中有沒有讓你感到“大顯神威”的事物呢?
3.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讀出坦克在戰場上的威猛氣勢。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要求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大顯神威”一詞的理解能為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起到重要的作用。品詞、品句、品讀有機地融合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