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園地六》相關知識
1、趙氏孤兒避難的藏山
藏山,位于盂縣城北18公里處,距太原121公里。藏山,以流傳著"藏孤救孤"的故事而聞名。據《史記?趙世家》等典籍記載,晉景公時,權*屠岸賈累進讒言,致使趙盾全家三百多口被殺害。趙盾之孫趙武尚在襁褓之中,幸被其父友人程嬰用己子替代,而抱持逃至此處,藏居十五年之久。名其山曰"藏山",蓋以藏孤得名也。后人為頌揚程嬰、公孫杵臼等人舍身取義之壯烈事跡,遂在藏山立廟祭祀,代代香火不絕。
藏山廟名曰"文子祠",以趙武之謚號趙文子命名。祠廟始建無考,現存碑碣中有金大定十二年(1172)重修碑記。現存的古建筑中除寢宮為元代所建外,其余大都是明嘉靖、萬歷年間和清代多次修葺與增建的。
藏山廟大小三十多處亭臺樓閣皆倚山傍壁而筑,氣勢雄偉。祠廟座北面南,依次將山門、牌樓、戲臺、鐘鼓二樓、東西碑房、正殿、寢宮、梳洗樓等主體建筑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附屬建筑置于院落之外,區別鮮明,主次有序,是按照宮廷建筑的特征而設計的。
藏山有十景,奇麗壯觀。"龍鳳松",位于祠廟入口處,"龍松"伏地而生,似虬龍蟠曲,呈仰天長吟之狀;"鳳松"裊娜奇立,若儀鳳展翅,有凌空翱翔之勢。"飲馬池"昔日山泉汩汩,清澈見底,相傳為程嬰、趙武飲馬處。"笏峰"面祠南聳,石削如屏,險峻異常。"南天門"巍然矗立,有"之"字形石徑直達峰巔,素有"南門天險"之稱。山頂部一處自然生成的鱗峋突兀的巖壁,似蓮花一朵,盛開崖畔,即所謂"南洞西山繡石蓮",亦是藏山勝景之一
"日落晚照",位于東峰半山腰,有一凹地,四周芳草如茵,披青流翠,中央呈蒼黃色,夕暉反射紫綠萬狀,光怪離奇,分外妖繞。"拜水洞"居祠之北,為舊時祈雨處。"滴水崖"于東峰山麓巖穴內,澗水四季不絕,似水簾洞天。"黑龍潭"在東峰隅巖洞內,水色似墨,飲之可口。"飛巖樓"鑿巖而建,險峻異常。"藏孤洞"在寢宮后山腰,僻靜幽謐,是趙氏孤兒當年藏身之處。
藏山是中華滄桑變遷的一幅重彩畫卷:有藏山藏孤之歷史,然后才有趙氏一脈,而后才有趙簡子、趙襄子,才有韓趙魏三家分晉,方有立國二百多年的七雄之一趙國。倘若沒有趙氏孤兒一說,就不會在戰國時代列國紛爭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有趙國的位置……。
為完善藏山旅游景區,再現歷史的真實,1996年新建"春秋戰國城",為景區增添了耐人尋味的一頁。
"春秋戰國城"北靠笏峰,南依小東山,位于藏山祠龍風松東面,建筑面積1萬平方米。周圍山勢峭拔,林木茂盛,風景優美。建筑整體布局按照中國古老的" 八卦圖"設計,其中心為"百家壇"。由此輻射向八個方位,將群雄殿、將相府、忠烈館、古戰場等館室有機結合在一起,形亂而神凝。游覽者可感受與藏山祠"趙氏孤兒"故事發生在同一歷史時代列國爭雄、百家爭鳴的歷史氛圍。
藏山深山藏古寺,古寺今又添新景。今日的藏山正敞開胸懷,迎接旅游者的光臨。
2、三晉門戶一娘子關
娘子關,在山西平定縣城東北45公里,雄踞晉;冀兩省的交界處,是出入山西的要道。娘子關一帶懸崖蚜壁;奇峰突起,形勢險要,易守難攻,為歷代兵家所重視,素有"三晉門戶"、"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娘子關原名葦澤關,據《山西地名錄》記載,葦澤縣始建于隋開皇中年(約公元590年前后),大業中年: (約公元612年左右)廢。被稱為"娘子關",是唐代以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