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冊5矛和盾的集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集合、招架”等詞語。
2正確地朗讀課文。
3繼續學習默讀課文,讀懂本課內容,結合生活經驗理解“誰善于把別人的長處集于一身,誰就會是勝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實來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了解發明家是怎樣發明坦克,即把盾的自衛和矛的進攻的優點合二為一的過程。
教學難點:理解,體會由坦克的發明引發的道理。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坦克上戰場的錄象片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學生匯報課前所收集的餓資料,談談對矛和盾的認識。
2教師引導:社會在進步,科學在發展,古式武器矛和盾已根本不能滿足新時代戰爭的要求,人們因此發明了許多更先進的武器,比如說坦克。
3教師打出坦克投影,讓學生直觀認識各種坦克,引導學生匯報所收集的資料,談談對坦克的了解。
4教師導入:有趣的是世上的很多發明都是人們從大自然中,生活中受到啟發而創造的,比如說人們看到鳥兒飛翔,研究飛翔的奧秘從而發明出飛機,從魚兒的上浮下潛中受到啟發,發明了潛水艇,而書上的這位發明家也是從矛和盾身上受到啟發,發明出坦克。他是怎樣受啟發發明出坦克的呢》讓我們一起去見識一下。
5板書課題: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得正確較流利,圈出不理解的餓字詞.
2引導學生字詞的質疑,討論答疑。
左地右擋:左右抵擋,抵抗。
招架:抵擋。
履帶:裝在車輪上的鋼質的鏈帶。
神威:神奇的威力。
龐然大物:龐大的東西。
三再讀課文,感悟課文大意。
1指名分節讀文,思考課文內容。
2說說課文大概講了什么事?告訴人們什么道理?
四細讀課文,分小組展開自學。
1通讀課文:教師起個頭,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的餓同學站起來接下去讀自己感興趣的段落。
2出示自學提綱,要求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鼓勵用筆在書上做出相應的記號,教師巡視指導自學:
(1)是什么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2)有了安全的”鐵屋子“發明家為什么還不滿意?他又做了哪些改進?用“~~”畫出。
(3)坦克之所以能在戰場上大顯神威,是因為???????(用文中一句來說明)
(4)發明家把盾的自衛和茅的進攻合二為一發明了坦克,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也展開了小組自學活動,下節課我們將進行全班性的討論交流。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全解
一、聽寫詞語,復習鞏固
難以招架、自衛、進攻、大顯神通、集合
二、學習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心
1.討論上節課的自學題。
(1)題:是什么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
a.找出在文中哪一節?(第2節)
b.指讀第2節→眾生簡評朗讀。
c.質疑:是什么促使發明家要改進盾?(盾太小,當敵人的矛如雨點般刺來時,將難以招架,自衛能力差,顯得不夠安全。)
(2)題:有了安全的“鐵屋子”,發明家為什么還不滿意?
他又作了哪些改進?
a.指出在文中哪些段落(3、4、5節)
b.指讀3、4、5節→眾生簡評朗讀→鼓勵學生帶感情朗讀。
c.質疑:發明家為什么還不滿意?他又做了哪些改進?
(“鐵屋子”雖然安全,但無法進攻,行動也不方便。改進方法:設置槍口或炮口,裝上輪子,安上履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