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談
葉老一句“教是為了達到不教”道破了閱讀教學的天機。“教”怎樣達到“不教”呢?它的關鍵在“教”的內容,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懂得一篇文章的語言文字、思想內容、寫作技巧等,更重要的是教學生閱讀方法。掌握了方法,學生才自能閱讀,教師才可能“不教”。我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時,根據大綱對三年級學生的閱讀要求,重視學法指導,著力讓學生掌握“讀懂寫景段落的方法”。
一、整體入手 感知結構
《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文字優美的寫景文章,開頭簡介小興安嶺的位置、大小,然后按春夏秋冬的時間順序抓住特點描寫其美麗景色,最后總結小興安嶺既是美麗的大花園,也是一座巨大的寶庫。文章按“總──分──總”的方式成文。我抓住這一結構特點,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初讀課文后,設計了幾個問題,指導學生整體理解:
1、這篇課文主要寫什么?
2、小興安嶺在我國什么地方?它是一座山還是連成一片的山?
3、劃出全文的中心句。
4、課文中間部分是按什么順序描寫的?
這樣整體組織閱讀,既使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理清作者思路,又初步滲透了文章的結構方式及劃分意義段的方法。
二、指導精讀 掌握學法
指導學生精讀描寫小興安嶺“春天”景色的第2自然段,我是這樣安排的:
1、初讀,找出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首先,我讓學生劃出句序,看看每一句在寫什么,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然后將寫同一景物的句子合并,再概括說說寫了哪些景物,通過這化大為小的讀句法,學生很快弄清第 1句寫樹木,第2句寫積雪的小溪,3、4句寫小鹿,5、6句寫原木。
2、再讀,說說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為什么會寫這些景物呢?帶著這個問題,按上面找出的景物層次,一層一層地細讀,抓出特點,從而使學生認識到,雪水、小溪是興安嶺的寶貴物產,那隨水流淌似艦隊前進的木排更是小興安嶺特有的景象。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小興安嶺春季景色特點──大地解凍,生機勃勃。
3、精讀,品味形象優美的詞句:
小興安嶺春天“景色”的美是通過“語言文字”的美表現出來的,這種表現,是作者寫作技巧的直接展現,更是文章思想內容的重要載體。因此,引導學生品味那些用得精當、巧妙、形象的詞句,是理解課文的需要,也是提高閱讀水平的需要。
如“樹木抽出新的枝條”,“抽出”一詞既寫出了枝條快速生長的樣子,又避免了與后文“長出”的重復,顯得貼切生動。“小鹿在溪邊散步……側著腦袋欣賞自己”。這一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小鹿的活潑、可愛。原木“像一支艦隊在前進”,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原木的氣勢,展現了春天小興安嶺的盎然生機。教學中,我一方面采用換詞、比較分析等方法品味遣詞造句的功力,另一方面,借助投影、創造情境,采用各種形式的感情朗讀,促進學生聯想小興安嶺的自然美,品味作者的語言美。
三、指導自學 遷移學法
根據上述“春天”一段的閱讀訓練,師生共同總結出閱讀寫景段落的方法:
1、初讀,找景物。
2、再讀,抓特點。
3、精讀,品詞句。
運用這一方法,指導學生自學“夏”、“秋”、“冬”三個自然段,其中“夏”可半扶,指導遷移學法,“秋”、“冬”則全放,使學法鞏固熟練,從而實現學法的順利遷移。
閱讀寫景段落的方法,在教師指導下,經過舉一反三的訓練,學生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形成了自學能力,也就達到了“教”為“不教”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