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鐘》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花鐘》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按照“列舉現象——揭示規律——實際運用”的思路,說明一天之內不同的花會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及其原因,最后植物學家修建“花鐘”,其做法很奇妙。這篇說明文思路清晰,詞匯豐富,語句優美,非常適合積累詞匯,練習朗讀,學習多樣表達。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課文相互聯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單元“細心觀察”這個專題,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中年級階段,對事物的認識還不能科學客觀地去評價,花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又非常喜歡的植物,但是學生們僅僅是喜歡看、喜歡養,很少甚至于沒有學生去真正地觀察過花,觀察過花的開放時間。絕大多數學生需要通過查閱書籍,上網來認識文中提到的各種花,了解花的開放,教師可以運用遠程教育光盤和多媒體技術,多收集一些相關的資料,以求達到更為直觀形象的效果。
教學策略與手段
使用遠程教育光盤和多媒體課件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在多次觀看光盤《花鐘》的教學錄象之后,對光盤中的教學實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對其上課的內容進行分塊和節選,挑選其中對自己課堂有用的部分進行刪減和增加,并針對光盤中的課件進行整理重新制作,讓學生在多媒體課件中直觀的形象感知中理解詞語,避免空洞的說教。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1、遠程教育光盤。
2、制作多媒體課件,一張鐘面的道具以及各種花的名稱卡片。
學生準備: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稱,收集觀察自己所喜愛的植物開花的時間。
教學目標
1. 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爭奇斗艷、蘇醒、嬌嫩”等詞語。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演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由讀到寫,學習運用多樣的句式表達和構段的方法。
4. 激發觀察的興趣,初步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和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感悟鮮花開放的不同表達方式。學習用不同的說法表達同樣的意思。o
教學難點:模仿第三段先概括后舉例的方法續寫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分一分:按要求對號入座。
花香:芬芳 花色:淡雅 艷麗
花開:吹起 綻開 蘇醒 舒展 欣然怒放 含笑一現 爭奇斗艷
(積累關于花香的詞語:芬芳迷人,清香撲鼻,幽香陣陣,香氣襲人……)
3. 背一背:課文第一段。
二、細讀課文,品味語言
1. 美麗的花兒中藏著奧秘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去探索這個秘密。默讀課文第二段。
2. 不同的植物為什么開花的時間不同呢?誰能用課文里的句子來
回答我。(原來,植物開花的時間,與溫度、濕度、光照有著密切的聯系;還有的花需要昆蟲傳播花粉,才能結出種子,它們開花的時間往往跟昆蟲活動的時間相吻合。)
3. 師生、男女生一問一答。讀后,完成填空:
植物開花的時間與( )、( )、( )和( )有著密切的關系。
4. 理解植物開花時間和溫度、濕度和光照之間的關系。(植物界派來了曇花姑娘來介紹自己開花與溫度、濕度和光照的關系,劃出來,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