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一課的教學實錄
一、復習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請大家聽錄音,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聽錄音,思考。
1、出示詞語,檢查認讀。
師:老師相信大家能正確地朗讀這些詞語。
指名讀:遠近聞名 淵博 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 毫無保留
傳授 品行
學生1:讀得正確、流利。
學生2:把“品行p?n”讀成了“品行h?ng”。
師板書品行和銀行,并提示學生品行是品質的意思。
齊讀詞語。
2、課件出示句子:
師:我高興地看到大家能正確的朗讀詞語了。文中的詞語是鮮活的,充滿了靈性。你能用上這些詞語,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嗎?
孔子年輕時,已經是()的老師,但他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于是他()、()到洛陽拜老子為師。老子把知識()地()給孔子。人們敬重孔子和老子的()。
學生1:說得磕磕絆絆,不夠流利。經過詢問,學生說看不清楚。老師讀著,讓學生1填空。
學生2:說得正確、流利。由此可見,熟練地掌握了這些詞語。
分男生和女生兩組填空。
師:通過學習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孔子拜誰為師?為什么拜師?還知道了孔子謙虛好學。(板書:孔子 拜師 老子 謙虛好學)接下來孔子是怎樣拜師的呢?請大家朗讀第二自然段,把句子讀準確,還要數一數有幾句話!
學生回答(這個自然段一共有11句話。提示學生:“你是——”不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到“。”“?”“!”“……”為止,才能算是一個完整的句子。)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
(一)、品讀第一句話
師:30多歲的孔子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老子為師。在路途中,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難。請讀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注意把詞語讀正確。
1、學生讀句子。
師:有位同學學了這一段,也寫了一句話。我們來比較一下,哪句話好?為什么好?
2、課件出示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曲阜和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走到了洛陽。
3、女生讀上面的句子,男生讀下面的句子。
師:有了哪些詞語,上面的句子變精彩了呢?
4、指名學生回答(詞語是: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于)
5、理解“風餐露宿 、日夜兼程”的意思。
師:2000多年以前,沒有我們現在的交通工具,只能坐馬車或步行。請大家想象一下,孔子在拜師的途中會遇到哪些困難?(提示刮風時、下雨時、天黑時)
學生想象回答
師:從中我們看出孔子有什么樣的品質?(板書:堅持不懈)
指名學生回答。
師:怎樣讀出孔子的堅持不懈呢?哪些詞語重讀?這些詞是快讀,還是慢讀?
6、指名讀、小組讀、女生讀。
(二)、品讀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師:歷盡了千辛萬苦,孔子終于走到了洛陽。下面幾句話,老師和大家比賽朗讀。我讀到那里,請大家接著讀完這一句。
師:在洛陽城外 、 生:孔子、很有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