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表格式教案
【教材分析】課文作者是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作風。
課文按照“試驗目的——實驗過程——試驗結果” 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通過這篇課文,讓學生體會法布爾觀察、思考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 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2.弄清作者做實驗的方法和過程。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難點】弄清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準備】查閱有關蜜蜂的資料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導入1、同學們,老師帶來一只可愛的小精靈,你們看,認識嗎?(出圖)。你們對蜜蜂都有哪些了解呢?學生交流資料。2、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用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這節課就讓我們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從學生感興趣的蜜蜂入手,打開話匣子,為進入課堂和文本打下情感基礎。 介紹法布爾,讓學生初步知道他對人類的貢獻。二、整體感知1、cai,請仔細聽,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法布爾做實驗驗證了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2、學習第一節 (1)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理解“聽說”) (2)法布爾既然已經聽說了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為什么還要做這個試驗呢?(追求真理)過渡:法布爾是怎么做這個試驗的呢?3、學習第二節(1)自由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法布爾是怎么做這個試驗的?(2)用“——”畫下來。指生說(要求說完整、有一定的順序)。(3)指學生說每個做法的目的是什么?去掉其中任何一個環節行嗎?為什么?(考慮的很嚴謹、細致、周到)(4)法布爾考慮的真是全面!盡管法布爾考慮的這么充分,他到兩里外放飛蜜蜂后,推測蜜蜂飛不回來,這是為什么呢?(出示句子)(5)指生說。4、學習第三、四節 (1)蜜蜂飛回來了嗎?輕聲讀第三、四自然段。 (2)指生說。 (3)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你從這幾句話中讀出了什么?(興奮、激動、驚奇)。齊讀。5、學習第五節(1)其余的蜜蜂呢?它們飛回來了嗎?默讀第五節。指生說。(2)第一天飛回來2只,第二天飛回來了15只,這樣,20只蜜蜂中有17只.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的飛了回來。什么是“準確無誤”。(3)它們飛回來都會克服哪些困難呢? (出示句子)齊讀。6、小結:法布爾通過找蜜蜂、做記號、叫女兒守著。到兩里外放飛這一系列準備和試驗,證實了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三、討論探究1、由于當時試驗條件的限制和科學并不發達,法布爾并沒有找到蜜蜂辨別方向的原因是什么。憑借你們了解的知識,是怎么回事呢?2、指生說。師出示資料。3、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小組內討論交流資料。4、小結:希望同學們要認真觀察、留心我們周圍的事物。四、角色體驗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再次感受法布爾的嚴謹的科學態度。